目前分類:O文件-自性企業管理 (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18177525_2683778771840870_4854069489087554709_n.jpg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淨下空老和尚:念著佛-妄念就起來了-今天最大的麻煩-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981507_10152747705036915_4259563049004532929_n.jpg

平靜從我開始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qdefault.jpg

迷信 理智 人生價值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聖賢教育應從孝養  

  

文章標籤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小區從我這學起真肯幹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p_F23_20100829082824486.jpg 

台南市淨宗學會     好的地方告訴大家哦!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p_F23_20100805031617289.jpg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想著這個事情非我做不可

第二個是邊見,邊見我們用現在話講,諸位好懂,對立。邊見沒有了,對立沒有了,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這是初信位的菩薩。沒有對立就沒有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衝突,沒有衝突就沒有競爭、鬥爭,這都沒有。所以他能跟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於世出世間法沒有一絲毫貪戀。在這個世間, 經上常常教我們,隨緣不攀緣,不要想著這個事情非我做不可,眾生業力感召,佛菩薩念念在照顧,這在《華嚴經》上太清楚、太明白了,眾生造極重的罪業,佛菩薩也不捨他。佛菩薩對眾生一切照顧是法爾如是 ,這裡頭沒有感情的,剛才講過,絕對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不可得,哪來的分別執著!所以我們對佛菩薩是永遠不能理解,都把佛菩薩當作人看待,「他也有分別、他也有執著」,就全錯了。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想著這個事情非我做不可
第二個是邊見,邊見我們用現在話講,諸位好懂,對立。邊見沒有了,對立沒有了,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這是初信位的菩薩。沒有對立就沒有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衝突,沒有衝突就沒有競爭、鬥爭,這都沒有。所以他能跟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於世出世間法沒有一絲毫貪戀。在這個世間, 經上常常教我們,隨緣不攀緣,不要想著這個事情非我做不可,眾生業力感召,佛菩薩念念在照顧,這在《華嚴經》上太清楚、太明白了,眾生造極重的罪業,佛菩薩也不捨他。佛菩薩對眾生一切照顧是法爾如是 ,這裡頭沒有感情的,剛才講過,絕對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不可得,哪來的分別執著!所以我們對佛菩薩是永遠不能理解,都把佛菩薩當作人看待,「他也有分別、他也有執著」,就全錯了。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遍法界虛空界的財富
 再看底下,「行向二會,同此科判」,行是十行,向是十迴向,這兩會段落跟這個相彷彿。這是把這一會六品經的大意介紹下來,下面就正式介紹這一品。「今初一品」,就是我們現在學的這一品,升須彌山頂品,就是這一品。「長分十段」,這裡面的經文分為十大段。這十段這裡列出來,第一段「本會齊現」,第二段「不離齊升」,第三段「各見佛來」,第四段「各嚴殿座」,第五段「皆來請佛」,著重那個皆;第六段「俱時入殿」,這個殿就是講堂,同時都入講堂;第七是「樂音並止」,講堂裡面有音樂,老師進來,這個音樂停止,老師開始講經教學;第八段「各念昔因」,念過去世的因緣;第九段「同讚如來」,第十段「殿皆廣博嚴淨也」,這是講堂廣大、廣博、莊嚴清淨。「今初」,下面的經文這是第一段,十段裡面的第一段。清涼《鈔》裡面告訴我們,「十段科中,皆有皆俱齊等言者」。像我們剛才看到,皆來請佛、俱時入殿、各念昔因,皆廣、同讚,同、皆,它有這些字等。這裡頭含的意思,「周法界故」,他們的境界遍法界虛空界。為什麼我們能想像得到,因為他起心動念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就遍法界!起心動念就不能遍,就無法普遍。不起心、不動念,你這個心是跟虛空法界一樣大。心遍,智就遍、德就遍、能就遍,真的是周遍法界。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實智慧是從定中生的
 末後這一句,「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功德平等」,前頭一句講果報,你入佛境界,這句是講你修行功夫。功是功夫,功夫是因,德是果報,功德的「德」跟得失的「得」是一個意思,你自己沒有功哪來的德你什麼也得不到。佛法常說,持戒有功,你得到什麼得清淨心,清淨心是定。持戒有功,清淨心是德,你得到了。修定有功,定就是清淨心,開慧是德,心地清淨,智慧就生了。真正的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這個你要知道,不是聽多少經,不是念多少經,不是在世間學的什麼,都不行。所以,真實智慧是從定中生的,是你自己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宇宙之間的事情你沒有一樣不知道,為什麼?宇宙一切的森羅萬象是你自性變現的。你看六祖開悟的時候,末後一句話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哪有一法你不知道,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你全知道,你要學它幹什麼。你所學的,以為知道的,可能是錯誤的,不是真知道,是錯了真的知道是從禪定,心定下來,定下來見到性,真知道,真明白了。所以佛教給我們,你要求到哪裡求?到內,不能在外。佛學叫內學,佛經叫內典。不向內,向外呢?向外叫外道。所以佛門這個外道不是罵人的,不是藐視人的,是說我們自己修行修錯了,心外求法,就是不知道從戒定慧學。你方向錯了,方法錯了,你得到的結果當然也是錯的。這就叫佛法跟世法,差別在此地。什麼叫佛法?從心性裡面悟出來的是佛法,從外面學來的是世間法。心性自然流露的是真的,不是心性流露,外面道聽塗說的,就靠不住。這個一定要知道。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能生萬法它速度多快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提高是你的性德提升
***承接取段上下文*** 所以世界初成,就有眾生移居到那個世界,移民一樣,與那個世界有緣的眾生,他自然就到那裡去了。可是眾生還沒去的時候,菩薩先去,為什麼?菩薩知道那批眾生要到那邊去居住,菩薩在那邊先替他們安排,現種種資具,就是他所需要用的、生活的都給他準備好。在很多宗教裡面說神造世界,大概就這個事情。譬如我們地球,這個地球形成的時候,菩薩先來,地球上還沒有人,他先來,早就給你安排好。這有動物、有植物、有礦物,將來人在這裡居住,他就能運用這些、採用這些。可是現在的人不知道愛惜大自然,隨著自己的意思還要糟蹋大自然,破壞大自然,那麻煩就來了,這世界就會毀滅。世界的成住壞空也不是自然而然的,是眾生的業感,這個要懂得。眾生心地善良的時候,這個世界是成住;眾生心行不善,這個世界就壞空,離不開因果。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o0010在世間做許多慈善事業
***承接取段上下文*** 下面說「若爾」,那要是這樣的話,「今或能信何耶」。像這樣講的話,現在有幾個人他能信,這是為什麼?何耶是為什麼,為什麼他能信?下面就講了,「由二力故」,有兩種力量在,所以他能信。「一現修淨福,稱所求故」,這個人在這世當中修清淨福,也就是行善不求果報,這叫淨福。行善不求果報,諸位想想看,這個人的心量就是《華嚴經》初講十種當機裡有一種叫大心凡夫。行善不求果報,這個心量大,這個人心清淨。一般世間人修善都講求果報,沒有果報就不幹了。所以諺語說「佛門好修福」,為什麼?捨一得萬報,你在佛門裡面供養一塊錢,回來的果報是一萬塊,真叫一本萬利,所以大家都願意到佛門修福。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佛門裡沒有妄語。今天這個世間做大官的、發大財的,都是過去生中在佛門修福,他要不在佛門修福,他怎麼能得這麼大的富貴?我們說這些話現在人不相信,但是古人相信。現在人不相信,現在人也不肯修福,不肯在佛門裡修福,換句話說,往後他們的福報愈來愈縮水。譬如這一生當中發大財的人,過去生中修的。過去在佛門中修,現在不知道了,不曉得在佛門修,在世間做許多慈善事業,他也有果報,但是沒有佛門這麼大。你要是問什麼原因?佛門教你修清淨心,不求福報,差別在此地。不求福報,那心大,沒有邊際。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o0009般若是佛教學中心主要的課程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七四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74★請上網看全文★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o0008佛沒有一句話是騙人的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o0007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o0006到法爾是完全融會貫通
***承接取段上下文***
下面第四個叫「法爾道理」,法爾道理也叫「法然道理」。然是自然,一切法都是自然的,法爾也是自然的意思,但是佛法常用法爾,為什麼?自然的對面還有相對的。《楞嚴經》裡面講自然、因緣,不是因緣就是自然,不是自然就是因緣,所以佛講「非因緣,非自然,非不因緣,非不自然」,這叫法爾的意思。爾是什麼?就是這樣的。這很不好懂,很難懂,到什麼時候就懂?你能真的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懂,你就完全證得,圓圓滿滿證得。放下執著,你證得少分,阿羅漢、辟支佛證得少分;放下分別,你是菩薩,你證得多分;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你完全證得,圓圓滿滿證得。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修什麼樣禪定也不能跟自性本定相比,自性本定就是惠能大師講的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所以你只要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就見性了。惠能大師的境界、釋迦牟尼佛的境界你統統證得,你也入這個境界。這是法爾道理。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o0005日常生活當中自然守規矩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六七卷)2007/11/8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67★請上網看全文★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