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0021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一門深入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二二卷)2007/9/3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12-17-1822請看大用無方第九段,「主伴嚴麗三昧門」,從第二首偈看起,這下面有四首偈「明一方業用」【有妙蓮華光莊嚴。量等三千大千界。其身端坐悉充滿。是此三昧神通力。】*請上網看全文*
「賢首品」,這品經是十信心滿,就是十信位到頂、到圓滿了,再升一級就是初住菩薩。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是真佛,不是假佛,《華嚴經》上的地位。所謂破一品無明,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諸位要知道,起心動念就是無明;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破了,無明破了之後才真平等。由此可知,所有一切不平等從分別出來,起心動念肯定連帶就生分別心,分別心裡面一定是連帶生執著心。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是連帶起來,這個東西一起來就把自性轉變成阿賴耶。阿賴耶的四分,這是祖師講的,用四分來解釋阿賴耶的現相,有業相、轉相、境界相,速度之快我們無法想像。宇宙的現象生起來,不像科學家所說,科學家認為宇宙是大爆炸,從一個原點爆炸出來慢慢擴充的。佛法不是這個說法,佛法說一時頓現,迷了以後它就現境界,一時頓現,念念頓現。所現的境界確實是相似相續相,相似就是前後的念頭決定不是完全一樣,相似,相似相續相,迷了自性的人以為它是真實的,錯在這個地方。
第一首偈是「法說」,清涼大師有個註解,首先我們要明瞭前面第一首偈,「標門顯意」,就是總標。「有勝三昧能出現」,這是前面我們學習過的,出現就是六祖大師在大徹大悟最後說的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出現就是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一念之間萬法就出現、就頓現,沒有先後次第,物質就現了。這個地方現什麼?現佛剎,有佛剎出現,你看『有妙蓮華光莊嚴』,多大?『量等三千大千界』,就是一尊佛的一個教區。像我們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在此地不必解釋,前面講得很多。佛講世界的形成有小千、有中千、有大千,所以叫三千。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講就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它是由三千組成的。先是一個單位世界,這一個單位世界,從前我們都誤會了,以為單位世界是太陽系,一個日月所照,日月是環繞須彌山,須彌山在哪裡?從前以為須彌山在地球上。黃念祖老居士也是個學科學的人,我們見面談過這個問題,他說太陽繞須彌山,須彌山在哪裡?我們現在知道,太陽繞銀河系。銀河系的中心在中國人稱為黃極,太陽繞銀河系的軌跡很大,它中心點,現在科學家認為銀河的中心是黑洞,是不是佛經上講的須彌山?如果這樣看法,那就是一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單位世界。黃老居士肯定的跟我說,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千個銀河系;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然後以中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三千實在講一個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釋迦牟尼佛教化地區這麼大。所以佛有沒有滅度?佛沒有滅度,佛在這個地球上滅度,別的星球上他又出現,這是他的教區,哪個地方的緣成熟,他就到那裡去。
這在前面我們都說過,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法身是一個身。唯識家所講的自證分,自證分是一個,是法性、是理體,是一個,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他就在那裡應。感有顯感、有冥感。顯感,感的人他能夠覺知,我求佛菩薩,我希望佛菩薩能幫助我,佛菩薩果然現形,有求必應他來了,就是明顯的顯感。另外一種,我們求佛菩薩,佛菩薩並沒有現身,有沒有在?在。我們講冥冥當中加持你,決定有應,哪有沒有應的道理!感應道交。可是真的也有沒感應,這個事情從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為什麼沒有感應?不是佛沒有應,佛有應,應的時候你感受不到,這個原因是你有業障,自己有業障,你得不到佛力的加持。那怎麼辦?就要懺除業障,你能把業障懺除,那個應就現前。現在我們對這個原理了解得又更清楚,更進了一步,所謂一切諸佛菩薩不離自性,我們念佛人常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所以你總離不開心性。實際上所有一切諸佛菩薩都是心現,心性現的,還是從心想生。這是個大道理,現在人說這是個硬道理,就是永恆不變的。
業障是什麼?業障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你能夠輕一點,確實你就能得到一些感應;如果太嚴重,縱然有所求也是沒有感應。這你要曉得不是沒有感應,那說沒有感應,我們的性德就欠了一分,性德是圓滿,決定有感,你的障礙把它障住。如何懺悔?章嘉大師當年教給我,懺悔真正有效果的,一定要懂得後不再造,這是真懺悔。他老人家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上的懺悔,懺完之後明天又造,那有什麼用處?佛菩薩面前念懺悔文,念得痛哭流涕,好像真懺悔,明天還照幹,這罪重!這是我們能體會得到,不難懂,為什麼?欺騙佛菩薩。你在佛菩薩面前懺悔,在打妄語,你騙他,欺騙佛菩薩,給你說就是欺騙你自己的自性。佛菩薩是你心性變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你心性變現的。所以說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華藏也是自性毘盧遮那,唯心華藏,你都要懂。
業障統統懺除盡了,華藏、極樂就現前,華藏跟極樂是一不是二。為什麼是一不是二?佛佛道同。因為佛沒有妄想,沒有起心動念,他當然是同。起心動念就不一樣,所以等覺以下就不一樣,同是等覺菩薩也不完全平等,為什麼?他起的念頭不相同。念頭雖不同但是很接近,大同小異,總還有小異的地方;不像究竟果地,究竟果地一絲毫差別都沒有。到什麼時候出現?境界再提升一級就出現。這是十信菩薩,再提升一級就初住,初住真平等。為什麼?他不起心、不動念,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無明雖然沒有了,就是不起心、不動念,習氣未斷,這叫無始無明習氣,習氣厚薄不一樣。《華嚴經》上把它分為四十一個等級,叫四十一品無明習氣,無明沒有了,有習氣在。習氣有障礙,障礙你性德的圓滿,但是性德起作用,好像沒什麼障礙。起什麼作用?就是與十法界裡面的眾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眾生有感,佛就現身。現什麼樣的身不一定,因為現身不是自己有意的,自己有意那不是聖人。
說實在話,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應化在六道裡面,他雖然還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分別執著,諸位想想看,我們細心去觀察這個境界,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在我們看起來,好像他心清淨平等了,真的清淨平等。《無量壽經》經題上說得好,因地修因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果報是什麼?果報是經題前面講的「大乘無量壽莊嚴」,果報。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是佛的果報,用什麼方法修?清淨平等覺。怎樣清淨?放下執著就清淨,只要你有執著你就不清淨;再放下分別就平等,有分別就不平等。然後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就覺了。覺是佛,平等是菩薩,清淨是阿羅漢。你要曉得,清淨是戒圓滿,清淨心現前,戒圓滿;平等心現前,三昧圓滿,定圓滿;覺是慧圓滿,自性本具如來的智慧現前。千經萬論、無量法門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這三樁事情,清淨平等覺就是戒定慧三學。所以你不從戒律上下功夫,你怎麼會成就?
現前佛教,我們不說別人,說我們自己,淨宗的同學,在家十善業道沒做到,出家沙彌律儀沒做到,你怎麼會有成就?如果這兩樁沒有做到,在六即佛裡面,天台大師講的名字即佛,有名無實。我們常常看到,古大德的這些註疏裡面講名字中人,那就是我們現前這一類的,有名無實。你學戒定慧,戒定慧功夫得力那就提升,你真的在幹,真的在修,他不是名字位中,那叫什麼?觀行位中。你看看觀行,觀是什麼?觀是慧,要用章嘉大師的話來說,觀是看破,行是放下,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你修菩薩六度,你修布施是放下慳貪,你持戒放下惡業,就是放下!我們從十善五戒上來講,不殺生,不殺生是放下殺生,殺生是十惡,你放下殺生,不殺生了;放下偷盜,不偷盜了。殺生的範圍很廣大,有傷害他人的念頭就是殺戒。菩薩戒跟小乘戒不一樣,菩薩戒是論心不論事,事上你沒有害人,你起個念頭我要害他,你已經破戒,菩薩戒難持。小乘戒好持,小乘戒我想殺他,但是沒有殺他,沒有犯戒;菩薩戒是動念頭就破戒,所以菩薩戒非常難持。偷盜,有一點佔別人便宜的念頭,這是盜心,你就破戒。連佔別人一點好處的念頭都沒有,就是放下這個念頭,那你就是不偷盜。所以戒律要好好去研究,你才曉得怎麼持法。
每條戒有制戒的因緣,戒律如何去持,持這當中佛給我們講有開遮持犯。戒律是活潑的,在某種狀況之下他必須要開戒,開戒不是犯戒,什麼狀況之下?絕對不是自利,利他,有利於別人的時候是可以開的,這是菩薩大慈大悲捨己為人。佛經裡面,從前老師常常給我們舉的例子,經典上說的,有個出家人有神通,有神通當然有他心通,別人起什麼惡念他知道。我們曉得什麼樣的人有他心通?小乘二果。小乘初果有天眼通、天耳通,這兩種能力有了,恢復一點點。要知道六通是本能,不是從外頭來的,一點不希奇,你只要能把執著放下,這個能力就恢復,這是本能。二果就又增加兩個,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宿命是知道自己過去世,他心是別人起心動念他知道。
這個出家人跟著一條船,這個船是個航海貿易的商主,出去做生意,而做生意這是回國,所以船上帶了很多的財寶。就是五百個商主,這是海外做貿易的。其中有個人起惡念,想把這四百九十九個人害死,財物獨吞。這出家人有他心通,知道這個事情,這怎麼辦?怎麼樣救這個災難?救是兩邊都要救。你要是勸他不幹,他這財迷心竅,他頭一個把你殺掉,為什麼?你洩密,你知道他的祕密,他頭一個一定把你殺掉,所以不能說,只好開戒,把起惡念的這個人殺了,這就開了殺戒,這叫開戒不叫犯戒。為什麼?把他殺了,救了他,他如果真的要造成這個惡業,把別的四百九十九個人殺了,獨吞他們的財產,他將來要墮阿鼻地獄。他現在被人殺了,只有這個念頭,他沒有這個事實,所以他沒有那麼重的罪,他不會墮地獄,把他從地獄裡面救出來,這對他是有好處。另外的這些商主,四百九十九位商主沒有被害,兩面都救了。
佛講殺生的戒,這時候有個開緣,在這種情形之下這非開戒不可。你還守著我不能殺生,那你眼看著兩邊的災難,造的業,這四百九十九個人財產被人獨吞,被人吞的將來要討債。你殺了這麼多人,欠這個命,你要還命債;奪人家財產,你將來要還財物上的債。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他能夠一下把這個問題擺平,解決了。這是佛法每條戒都有開遮持犯,沒有開緣一定要堅持,持戒。持戒、犯戒,該遮的時候遮,該開的時候開,這叫持戒。犯戒是什麼?該開的時候不開,該持的時候不持,這都叫犯戒。你要是不懂開遮持犯,這戒律你沒有法子持。
持戒目的何在一定要曉得。我們看到有很多對戒律斤斤計較,持得很嚴的人,看到別人不持戒,惡意的批評,這不是持戒。真正持戒不會批評人,看到人不持戒也不會批評。就像《壇經》裡面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怎麼會去批評!喜歡批評的,都是見到別人過失。怎麼會見到別人過失?見到外面境界引起自己的煩惱;換句話說,是自己的過失。外頭哪有過失?引發自己的過失,這就真正有過失,佛跟祖師都是這樣教導我們。要是真的不見過失,那你就白痴,你怎麼會見到都不知道?見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什麼沒見到?他阿賴耶裡頭不落印象,這招高明。十二因緣裡面愛取有,他沒有「有」,他心地清淨,決定不染,看得很清楚,聽得很清楚,他心裡面不被外頭境界所動搖,不被外面境界所干擾,這是真修行人。怎麼修法?就在這上練功夫,眼在色相上練功夫,耳在音塵上練功夫,鼻在香味上練功夫,舌在味道上練功夫。這真修行人!
前些年我住在新加坡,我就聽說弘一法師訪問新加坡的時候,他們大家見到,弘一法師吃飯沒有挑剔,沒有一樣不好,給他什麼吃什麼,鹹的也好、淡的也好、酸的也好、辣的也好,他沒有挑剔。這是什麼?這就是舌在味塵裡面入定了。我們底下有一大段的經文會講到,舌根得三昧,三昧是正受,正受裡面。凡夫的受有苦樂憂喜捨,有五種受苦樂憂喜捨,正受是什麼?沒有苦樂憂喜捨,平等的。眼見色沒有苦樂憂喜捨,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沒有苦樂憂喜捨,這叫正常的享受,叫三昧,三昧是正受,為什麼?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要知道沒有分別就平等,沒有執著就清淨,他的享受是清淨平等,覺在其中,這是佛菩薩的受,所以他不造業。造業是什麼人造業?造業就是分別執著在造業。你要想你不造業,真的戒定得到,清淨是戒,持戒的目的是得清淨心,自己持戒不可以貢高我慢,瞧不起不持戒的人,那你心不清淨,你把持戒的意思完全搞錯了。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得定的目的是開智慧,智慧開了,才能解決問題。
真正修行人永遠是慈悲,縱然見到人造嚴重罪業,他心地還是慈悲,對待造業的人,他知道他將來要受果報,因果報應他看得很清楚,他生憐憫心,沒有責備心。憐憫他什麼?他愚痴,沒有遇到真善知識,不能怪他。無量劫來習氣這麼重,沒有遇到善知識,他怎麼能不造業?這個時候怎麼幫助他?佛菩薩有善巧方便,業障非常重的人,完全不能接受的人,就給他種善根,這就是幫助他。什麼樣的善根?在家居士你看到這個情形,合掌阿彌陀佛,滿面笑容阿彌陀佛,佛的種子種在他阿賴耶識裡去。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將來業報、苦報報完之後,以後遇到緣他就學佛。不是責備,責備他生怨恨,有時候他不能接受他生怨恨,你反而還跟他結了怨。這善巧方便,這高度智慧善巧方便。能接受的跟他講,不能接受的,念佛,讓他生歡喜心。他將來或是墮地獄,或是變餓鬼,苦報受盡之後,再得人身遇到佛法,他就因為你是用歡喜笑面把佛法傳給他,他將來用歡喜心來接受佛法。
佛菩薩度眾生看得很遠、很長,不在眼前。眼前不能著急,愈急錯誤愈多,總要看得很長遠,如何能把佛法介紹給大家。現在這個時代,社會一般大眾對佛法、對宗教誤解愈來愈深,愈來愈普遍,這是迷惑顛倒的眾生大不幸。我們要怎樣做?要把三寶的形象處處展示讓大家才能見到。所以出家人,不管他是持戒、是破戒,他是個好出家人,是個不好的出家人,無惡不作的出家人,真的他也做了好事,為什麼?形象。這個形象他在街上走一走,你看到多少人阿賴耶識裡看到這個佛,他的念頭它就到阿賴耶去,別的不會,就是這個他幫助許多人種善根。在家居士常常手上拿一串念珠,這串念珠就度很多人,別人一看到這個,佛、佛教,「佛」這個字就落到阿賴耶識裡。不信佛的人他做不到,你跟眾生結了很多法緣,雖然這一生當中沒有任何成果,將來你修行成功,你成佛了,他們有感,你就會有應。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你到外面走走,不管認識不認識,他看你一眼,跟你就有緣,就是廣結法緣。
已經接受佛法的幫助他提升,已經成熟的人幫助他這一生成就,所謂成就幫助他脫離六道輪迴,那是成就。我們講的幫他往生淨土,脫離輪迴,那真成就,他成佛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也成佛,一生成佛。送一個往生就是送一個人去成佛,這功德很大!我們自己明白這些道理,要真幹。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你說很不幸可以這麼說,你說很幸運也可以這麼說,說不幸,這個時代不善的緣多,很不容易修,這是真的;你要說它好,好也很好,愈不容易修,成就愈可貴。所以經典裡面真有這句話,世尊說的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這在娑婆世界不錯。娑婆世界,今天我們遇到這樣困難的環境,大概修行一天抵極樂世界一、二百年,難能可貴!
你如何能保持著你的正念,不受外面的干擾,我與許多同參道友我都提醒他,唯一的一個方法,現在這個世界一般人講知識爆炸,實在知識是什麼?不是正知正見。我們要遠離所有一切不善的薰習,要天天親近佛陀。佛陀在哪裡?經典就是佛陀,經典所在之處即為佛在。每天要讀經,也不必要讀很多經,真正修行人是講究戒定慧,東西讀得太多太雜分心,反而不容易得定。最好怎麼樣?一部經。我們從前在台中李老師的會下,學經教,李老師教導我們就是一部經,你同時學兩部不教你,他很肯定給你說,你沒有能力。我們現在曉得了,你沒有能力得三昧,學《華嚴》,你沒有能力得華嚴三昧;你修淨土,你不能得念佛三昧。一部經容易得到,心是定的,所以要一門深入。
我們也有一門深入,為什麼不能成就?現在我們曉得,他沒有基礎,基礎是根。現在世出世法的學習,都是忽略根本的教育,根本是什麼?德行。我們通常講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這是根,古時候這從小學的,父母大人教的。在社會上非常明顯的,家家都有祠堂,春秋祭祖,教什麼?教孝、教倫理。每個縣市都有孔廟,孔廟做什麼用的?孔廟教道德的。每個地方都有城隍廟,有的地方不止一個,城隍廟教什麼?教因果的。所以你要曉得,硬體這個設施產生很大的作用,這三個設施,在中國是每個縣市裡頭必定有。沒有說哪個縣市裡頭沒有城隍廟,你找不到,說沒有孔廟的你也找不到,祠堂那就更普遍,家家都有祠堂。這個東西是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從小都接受這個教育的薰陶他有根,以後無論學儒、學道、學佛,都有成就,學佛十善業道哪有做不到的道理!
我們今天缺少這個根,所以怎麼樣?要補習。世尊在《佛藏經》裡面,《佛藏經》分量並不大,是一部經的名字,就叫《佛藏經》,《大藏經》裡面。佛在經上說「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可見得佛教導我們,我們不是上上根人,上中下根都要按照順序來學習。那上上根是例外,像惠能六祖那是例外,那是人家一聽就開悟,就能立刻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這上上根。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的示現上上根人,他還示現十二年的學習,最後徹底放下頓修,頓修就是一下放下,妄想分別一下放下,頓修頓悟明心見性。上中下的根都一樣要按照順序,上根進度快,中根次一點,下根進度比較慢,但是都有成就。而學習決定是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中國古人教學,佛法教學都是這個理念,一個方法,那就是根本東西修成之後,你學一門,一門你自己選擇,你喜歡的經論你選一種,你一生一直修下去,沒有一個不成功。我們看到現代,現代學術說起來,表面上很發達,其實都不能成就,為什麼?學的東西太多、太雜。所以你要能捨,你要能放下,你只取一門,八萬四千法門我只取一門,三藏經卷我只取一部,你在一部經上下十年工夫,哪有不成就的,沒有一個不成就。今天你用十年、二十年工夫不能成就,是因為你沒有基礎,倫理、道德、因果你沒做到。***【*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