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e0015 大心凡夫也是《華嚴經》的當機者


***承接取段上下文*** 面第三段,請看經文,「結說難思」,這是這一大段的總結,大科第二的總結。
【彼諸菩薩解脫門。一切譬喻無能顯。我今以此諸譬喻。略說於其自在力。】
『彼諸菩薩』是指的法身大士,『解脫』就是自在。「解」念去聲,當動詞講,解開了,把什麼解開?煩惱解開,也就是說執著沒有了、化解了,分別也沒有了,起心動念也沒有了。「脫」是脫離。執著解開了就脫離六道,分別解開了就脫離二乘,無明解開了就脫離十法界,這是解脫。脫離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薩,所以這個地方講的全是法身菩薩,《華嚴》的當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些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都沒有了。他們所證得的解脫門,『一切譬喻無能顯』,沒有法子,比喻只能比喻個相似,決定不能比得恰好,這做不到的。
這個兩句,註解裡面講「前半」,就這兩句,「非喻能喻」,不是比喻能夠比得上的。後面兩句,『我今以此諸譬喻,略說於其自在力』,這是「後半」,後面的半首偈。「結上略說」,總結上面都是很簡單的舉幾個例子略說,不能詳細說,也就是點到為止。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他說「引諸喻者,略有二意」,前面引用二十種比喻有兩個意思。第一個「顯菩薩自在不同」,自在是無量無邊;第二個意思「貴令眾生起信」,這兩個意思,這個意思是主,上面是賓,最主要的是讓我們讀誦的人、聽講的人要生起信心。
他也舉了兩個比喻,「且江南之人,不信千人氊帳」,就是帳篷,江南的人不相信有個大帳篷裡面可以容納一千人,在蒙古就有。「河北之者」,黃河以北的,「多疑萬斛之舟」,不相信有大船,為什麼?他沒見過。「皆耳目不暨故耳」,他們從來沒見過,所以不相信。菩薩有神變,凡夫怎麼會知道?不但我們不知道,欲界天人也不知道;不但欲界天,連色界天、無色界天也不知道,他沒出六道輪迴,他怎麼會知道?出了六道的人,像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們知道,不完全,不盡知道,必須要超越十法界這才完全明白。不超越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你沒有超過這個範圍。三千大千世界要依黃念祖老居士所講的,是十億個銀河系,還是一個範圍。在這太空當中,十億個銀河系是小圈圈,一尊佛的教化區,這裡面就有十法界。超越那就不一樣了,你才見到無量無邊諸佛剎海,你就統統都見到了。
所以下面說,「所以或舉目擊或據具縛之人,自在若斯」。底下這是講或是舉目擊,你看到了,或者是具縛之人,自在若斯,具縛是還具足煩惱的人,也有這樣的自在。這裡面舉出兩種人,前面講的目擊這是證悟的,像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後面這是解悟的,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大心凡夫」。他能理解,他沒放下,他能夠接受,你給他講菩薩大用,神變無方,他能接受,他不懷疑,他相信,這是解悟。所以,大心凡夫也是《華嚴經》的當機者。對於「菩薩之用,固當無惑」,佛在經上講的菩薩的作用,他們這些人不迷惑,能接受、能相信,這是什麼?這就是種了大善根。如果說「今猶疑者,豈不傷哉」,聽了《華嚴》還懷疑。懷疑的人多不多?多!好多人讀了《華嚴》,神話!釋迦牟尼佛很會編故事。把釋迦牟尼佛當作寫小說的作家,他很會寫、很會編。我們初學佛的時候遇到過,什麼人?台灣大學的教授,名教授。他跟我們談的時候我們不敢回話,為什麼?他是我們長一輩的,大我們二十多歲。看到我們學佛:釋迦牟尼佛很會說大話,很會編故事,比《西遊記》編得好。你看看,《華嚴經》變成《西遊記》了。這就是清涼大師講的豈不傷哉!真可憐!從反面講,菩薩之用,固當無惑,不迷惑,能夠相信,這種人幸運,他在這一生當中得人身聞佛法,遇到無上乘法,遇到《華嚴》,這真不容易。經雖然是多,讀其他經的人不少,一生能讀一遍《華嚴經》的人不多,能夠同學一起在一塊學《華嚴經》,那更希有了。
早年希望我講這部經的三個人,台灣的開心法師,都過世了、都不在了,黃念祖老居士。開心法師跟我講過十遍都不止,我都沒有留意到。他說法師,你一定要講,你不講恐怕以後沒有人講了。我當時不敢答應,經太長、太大了。遇到黃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也一再勸我,我都說這是值得考慮。真正接受是第三次,韓館長往生之前幾天對我要求,希望把這部經講一遍,留一套光碟或者是錄音帶給以後的人做參考。我安慰她,答應她了。以後到新加坡,談到這樁事情,李木源居士就發了大心,代表韓館長啟請,正式啟請,還在新加坡居士林建了兩個鐵塔,作為講《華嚴經》的紀念。鐵塔下面有個盒子,就是藏了一套《華嚴經》,藏在那個地下,真的是不容易!
我過去在台灣講過一次,沒有這麼詳細,自己也沒有這麼高的境界。斷斷續續十七年,因為常常出國,出國就停下來了,大概每年回到台灣可以住三個月。講了一半,《八十》講了一半,《四十》也講了一半,沒講完,以後就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彭際清說是中本《華嚴》,所以我就很中意中本《華嚴》,大本《華嚴》我就不想講了。《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你就曉得這也是淨土宗最重要的一部大經。從新加坡開講之後一直講到現在,從經文上說大概講了八分之一,不止十分之一,應該是八分之一。可是往後面愈講愈深,愈講味道愈濃,許多同學也都聽出味道來了,很難得,非常有受用。聽這部經要記住,用念佛法門的方法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這一生得圓滿的成就,那就對了,不必去修法界觀。
後面說「大科第二」,第二個大段,「三百四十六偈半,正說勝德分竟」,到這個地方這一大段講完了。下面是「賢首品」第三個大段。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