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G文件-自性學佛修行 (3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五大類第一個是倫理
  
>>>有了品德才可以修學技術、才能,所以底下接著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你正式可以接受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科目非常之多,絕不是一所大學能夠相比的,你喜歡學哪個科目它統統有。我們將佛法介紹給人,通常都是歸納,有人問我,佛經裡講的是些什麼我把它歸為五大類,介紹容易。這五大類一分開叫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五大類第一個是倫理,第二個是道德,第三是因果,第四是科學,第五是哲學。佛法不迷信,科學、哲學都講到最高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是非常適合科學的,為什麼科學講證據、講實證,佛法重視實證。所以你看《華嚴經》四分,清涼分為四分,信解行證。信解是學校教育,釋迦牟尼佛在世,所有的學生跟他,主要是到此地,法門無量誓願學,得跟釋迦牟尼佛學。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其言而觀其行」這就對了
 >>>>諸位同學在此地必須要知道,我,淨空法師是個凡夫,不是聖人,不是佛菩薩。有沒有過失有,天天還在懺悔,改過自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看到一個人有好處,我就讚歎他,這個人的好處是不是真的能永恆保持,那我不敢說。他一樁好處我就讚歎他一樁,他有缺點我不批評他、我不說他。父母這樣教我的,老師這樣教我的,佛菩薩經典也是這樣教我的。當然,我也不敢輕易讚歎人,但是我讚歎的那個人,諸位要能用孔老夫子這個教誨去理解就好。夫子說,他說開始,我對一個人,「聽其言而信其行」,夫子的心多厚道,你說什麼我都相信;以後看多了,有很多人言行不符,說的是一樁事情,做的又是一樣,他所做的跟他說的相違背,所以夫子晚年態度改變了,他說現在我對於人「聽其言而觀其行」,這就對了。我讚歎的那個人,諸位同學要記住,你要細心去觀察他跟我講的一樣不一樣。我跟他們沒相處過,只是聽說,我聽了相信他,他做的跟我想像的不一樣,那我就無可奈何。所以孔子教我們這樣,這個方法是正確的。尤其夫子讓我們考量兩樁事情,很多人批評這個人是惡人,那你要細心觀察是真的還是假的,不要冤枉了人;很多人讚歎這個人是好人,你要細心觀察他,他是真好還是假好,不要被他蒙蔽了。這種教訓多好,我們要永遠的記住。看人、接觸人,常常在一起細心觀察他,夫子給我們一個標準,「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與人相處,知人太不容易,知人是聖人。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頭也一個很艱難的道路
 
>>>我們在大乘經裡面聽佛的開示,我們才知道有這麼一樁事情。而佛菩薩教學的終極目標,並不是說我們知道了、懂得了,有這個事情就可以了,不是的,這不是佛菩薩教學的意思。佛菩薩教我們的意思是要我們自己親證,證得,證得才是自己的,才有受用。證得當然不容易,我們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佛教我們回頭,回頭也一個很艱難的道路,不能不走。走一步就接近一步,走兩步就接近兩步,愈接近你當然有感受,這個感受是什麼煩惱輕了,你走這條路愈走煩惱愈輕,智慧長了,愈走智慧愈增長,這裡頭有法喜充滿。怎麼個走法?古大德教我們真幹!真幹就是修行。修行這兩個字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我們的行為錯了,迷就是錯了,邪就是錯了,染污就是錯了,把這個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就對了。把迷修正過來,覺悟了,把邪修正過來就正了,邪知邪見修正過來是正知正見,染污修正過來是清淨,這叫修行。修行重實質不重形式,不是說我每天念多少經,念多少聲佛號,我磕多少大頭。有沒用處如果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那些毛病都沒有修正過來,沒用!從前李老師常常警告我們,這種修行方法,臨終的時候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不管用。所以要真幹。染淨、邪正、善惡有沒有標準?有。佛所說的一切經就是標準,總的來說,一切經總不外乎戒定慧這三樁事情。現在佛門編輯的《大藏經》怎麼分類就分成這三類,叫三藏,經藏、律藏、論藏。經藏是講定,以定為主,律藏是以戒為主,論藏是以慧為主,不外乎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就是戒定慧三學,就是佛法僧三寶,這就是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起心動念,那個標準是經論;我們的言語、我們的造作,那個標準是戒律。用戒律修正我們身口的行為,用經論修正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的思想見解與經論相應的是正知正見,與經論相違背的是知邪見。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心覺而不迷 所以學佛
 下面說「而得名不同者,何耶」,這提了個問題,為什麼?是一樁事情,都是講性體,在十住、十行、十迴向,這是三賢,十聖就是十地,為什麼他們名稱不一樣?這個解釋很好,「然三賢十聖,皆以菩提心而為其體」。這就說出來,十法界眾生皆以阿賴耶為其體就不一樣,有染淨、有善惡,菩提心為體就不相同。「菩提心有三」,有體相用,這個地方要跟我們說明。菩提心第一個直心,「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菩提心的體,菩提心的用。菩提是梵語,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覺,真心覺而不迷。所以學佛,你進入佛門第一樁事情就是接受三皈依,三皈的傳授。這三皈傳授主要意思是什麼是把學佛總的目標、總的方向告訴你,你一生的方向目標沒有錯,你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那是法門、那是宗派。方法,大乘經上講的八萬四千。真有數字,一條一條,這不是假話。廣說無量,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給你講無量也是真的,那是什麼出生無盡。無量跟三種周遍相應,出生無盡,真的是無量。但是你要曉得,無量的法門它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統統能夠證得,我們講證得無上菩提。所以世尊在《金剛經》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現在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但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每部經都是平等的,現在我們明白怎麼回事情,整個宇宙所有宗教的經典都是平等的,所有的學術派系也是平等的。我們要問,我們如果學習聖經《新舊約》能明心見性嗎答案是能。我們用世間這些典籍,像現在小孩念的《三字經》、《弟子規》,能不能明心見性?答案是能。沒有一樣不能,這才真正是佛教給我們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問題在哪裡你用的是什麼心,這個重要。你用真心統統明心見性,你用妄心那就十法界依正差別,就不一樣。得你用真心!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生的條件心要能定得下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六卷)  2009/11/8    檔名:12-17-2056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花筒你看小小的都變化無窮
  >>>下面第六「無量」,這個就是七辯裡面「豐義味辯」,「名數事理,皆無量故」,這個是清涼大師寫的。現在我們學了這麼多年,可以說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要是用現代話說,無論它講哲學、講科學、講所有的學術,樣樣都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為什麼?它稱性。我們學佛,稍稍契入經教就明白了,就不會懷疑,為什麼自性是無量的。你看我們在《還源觀》裡面,賢首國師給我們講三種周遍,他是舉一個例子,什麼例子一粒微塵,這一粒微塵是我們眼睛不能看見的,大概現在科學裡面講的基本粒子夸克。它能不能再分?如果還能再分,那還不是的。佛講的微塵是不能再分了,小到不能再小,再小就沒有了,就變成虛空,這樣的微塵,一粒,一粒它稱性,為什麼?它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怎麼變現出來的現在我們也明白了,難得彌勒菩薩把這個祕密給我們揭穿,我們懂得了。這一粒微塵「周遍法界」,盡虛空遍法界,這周遍是什麼?能量,現在科學名詞叫能量、信息。這一粒微塵是物質,這麼小的物質,它的信息跟能量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這就是無量,所以它變化。所以我們想不通,以後我想到萬花筒,萬花筒你看小小的都變化無窮,你怎麼樣轉,你去看裡面的圖案,你轉一個星期,找不到有兩個相同的。所以我從這個比喻上有一點想像,一粒微塵把整個宇宙裡的變化那個信息統統包括在裡頭,一個都不漏。第三個「含容空有」,這不可思議,沒法子解釋,就是佛經上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一粒微塵它能夠包虛空,它能夠周遍法界。這些我們用今天的話來說,從信息,真正不可思議!這是屬於無量,所以豐義味辯,你要能契入,法味無窮。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功夫得力稱為觀行
  >>>從下往上來看,我們現在學佛了,天台大師稱我們現在這個階段叫「名字即佛」,名字即佛什麼意思有名無實。現在才開始學佛,依然是凡夫,不過凡夫天天向成佛這個方向、向成佛這個目標邁進,可是第一站還沒達到,還向著第一站前進。第一站是什麼第一站叫「觀行即佛」,我們一般講你修學功夫得力,是這個境界,功夫得力了。這個功夫得力稱為觀行,這兩個字的意思很深,觀是什麼止觀,你看我們《還源觀》裡面講「五止、六觀」。觀,就是章嘉大師給我講的看破,那你就曉得,觀行那個行是什麼行是放下,能看破肯定放下。他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真看破了,也就是對於宇宙人生世出世間法真的明白、真的通達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為什麼你想想,你要不要智慧要。要不要清淨要。我們現在心淨不下來,妄念太多。想不想得清淨心要。要不要得平等心要。要不要得隨緣自在?要,放下都得到了。你不放下,是業障把你障住了。這個東西就是把業障放下,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就往外透,從觀行就透了一點,那一點雖然很少,可是在我們世法裡面講,那非常管用。為什麼世法大家都沒透,你才透一點,你就出人頭地觀行即在我們念佛法門裡面講就是功夫成片,那就是天台大師講的觀行即。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無礙辯才他都具足
 >>>經文到這個地方。我們前面學到『無礙智』,第一句,「無礙智」就是四無礙智,也叫四無礙辯才。我們今天看清涼大師的《疏鈔》,反正字不長,我們就從頭念。「疏,分三」,就是剛才念的這段文分三個小段。「先」,先這是第一段,「口加」,因為這是正辨加相,佛陀加持菩薩,先說口加,「勸說以增辯」。第二段是「意加,冥被以益智」。第三是「身加,摩頂以增威」。這是先把三段交代了。我們看底下,「二是時下」,『是時諸佛即與法慧菩薩無礙智』,從這個地方開始,這是「意加」。「先加後釋」,後面再解釋,「前中與十種智」。「初總」,總就是無礙智。「謂四無礙解智,是說法所依故」,這是解釋第一句四無礙辯才,這裡頭有法、有義、有詞、有樂說,這個我們在前面學過了。從「無著智」一直到「無奪智」,這個九句都是屬於樂說無礙,這個科文裡面,「餘皆樂說無礙」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叫複小座都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
這個方法是幾千年來,佛門裡面培養法師唯一的一個方法。那個時候沒有佛學院,老和尚升座講經,學講經的人,無論是出家、在家,坐在前兩排,那是學講經的。老和尚講完之後,學生們複講,叫複小座,都是這樣訓練出來的。複講完全講老師的,不能加自己一點意思,也不能去找參考資料加進去,不可以,老師怎麼講,你就怎麼講,漏掉沒有關係,不可以加。我的能力大概能講到百分之九十還要多一點,有這個能力,班上像我這個能力還找不到第二個,理解力強,所以有這個能力,我學得很輕鬆、很愉快。老師教的兩個人,他們都還沒有學會,我在旁邊已經學會了,所以我無形當中就變成老師的助教,為什麼老師講經只講一遍,你要專心聽。如果你要是聽漏了,你想讓老師再講一遍,「老師,這一句我不清楚,要怎麼講法」老師:你過來。不是呵斥你一頓,老師常常手上拿著扇子,他就打你,打了之後怎麼樣還是不給你講。他說如果我打了你、罵了你,我還給你講,你還有僥倖的心理,不要緊,沒聽會頂多挨打,還是會講,打了也不講,這就沒有辦法。所以同學就來找我,我能記住,我給大家講。這個事情可能老師也知道,我有這個能力。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喜充滿從哪裡來的上求下化
 
第三種叫「應辯,應時應機,無有差異」,這也是屬於樂說。人活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在想要活得有意義、要活得有價值。價值跟意義絕不是自私的,如果為自己的名聞利養,沒有什麼價值,也沒有什麼意義。真正講活出價值、活出意義,那都是絕頂聰明智慧的人,而且幾乎全都是從事於教育工作者。諸位冷靜去觀察,古聖先賢,在中國代表的人物孔子、孟子,學者!在佛法裡面諸佛菩薩,他們一生幹什麼用現在的話來說,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這個有意思。而他們對宇宙萬有了解得透徹,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不能分割。他們教學的對象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裡頭一切眾生,比我高的是我的老師,比我低的是我的學生,上求下化,這是何等的快樂!夫子說了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是喜悅。真正的喜悅從哪裡來的從學習裡頭來的。學習聖賢你才會有喜悅。這種喜悅不是從外頭來的,是從內心裡面流露出來,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我們世間人講頭一個受用是身心健康,多快樂!在佛法裡面,佛菩薩常講「法喜充滿」,那個法喜就是孔子講的不亦悅乎。法喜充滿從哪裡來的?上求下化,上面跟老師學,下面認真去教,從這來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永遠在歡喜。永遠歡喜,在世間法裡面能看到,可是大家沒有注意,實在講每個人都有,在什麼時候三歲之前。你看嬰兒,你看二、三歲的嬰兒,你看他滿臉笑容,無論跟誰,他沒有什麼親怨,沒有什麼這個喜歡不喜歡,他統統都喜歡,無論什麼人逗他,他都笑。彭鑫醫生講的,三歲以前,他說這是醫學界裡頭曾經做過這麼一個統計,一天要笑一百七十次,他身體健康快樂。他說人長大的時候,一天大概平均只笑七次,中國人可能都沒有,每天都板著面孔。記住,老祖宗有一句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這養生之道裡頭一個條件。你如何能叫你心裡頭喜事不斷,有沒有辦法有,學聖賢教誨就行,你這個喜悅不會中斷的,永遠在歡喜,除這個之外,世間法沒有。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孝一展開就是遍法界虛空界
 >>>為什麼有這麼多法門這就是眾生的根機不相同,時節因緣不相同。一切眾生生活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地區不相同,大的地區,世界不相同,這個世界是什麼諸佛剎土,不相同;我們現在講,你生活在哪個星球,不一樣,這個關係就很大了。根性不相同,無論你生存在哪個星系,哪個星球裡頭,確實都有聰明的、有愚鈍的,根有利有鈍,煩惱有輕有重,這都是幾乎不能夠避免的,不會有一個地方程度很整齊的,沒有。連極樂世界也不例外,不過極樂世界人跟人的差距不大,不像我們這個地方差異很大。那是什麼原因極樂世界是一個非常圓滿、非常理想的修學道場,這個地方很奇怪。你們看了許多經,佛在經上講,極樂世界上面沒有國家、沒有國王、沒有皇帝,沒有;也沒有政府,也沒有警察,警察沒有當然軍隊更沒有,那裡面是有些什麼那裡頭有佛、有菩薩。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好像那一個世界就是一個學校,這很特殊!那裡面的人個個都是上善之人。也就是說明,我們今天講的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他們都做到圓滿,一絲毫欠缺都找不到。我說這個話,我知道很多同學聽不懂,為什麼聽不懂你不了解事實真相。《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要是懂得這句話的意思,我說這個話你就能聽懂。譬如我們中國人講一個「孝」,這是一個字,這一個字把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包括在裡面,就是說孝一展開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世出世間一切法,一法不漏。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個一,佛並沒有說是佛法,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包括在裡面,不可思議!佛法裡面說個「十善」,十善一展開,這是佛經上講得很清楚,菩薩所修的十善,一展開的條目多少?八萬四千條,真的,一條一條寫出來的,十善展開,八萬四千條。實際上呢?實際上再擴展,遍法界虛空界,一法不漏,孝也在裡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入這個境界,你多歡喜!那才叫究竟,才叫做圓滿,究竟圓滿。這是學佛的人一生追求的終極目標,這就是佛家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絲毫都不保留智慧天天增長
>>>
末後一句第四,「樂說無礙智」,這個樂字有兩種讀法,一種讀樂,快樂的樂;在此地念「要」,樂好,就是愛好、喜歡說。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喜歡說法,也就是說沒有一個不喜歡教人,他們確實不吝嗇,我們講不吝法。不是說我知道不肯告訴別人,知道多少統統告訴別人,我們中國人形容說和盤托出,一絲毫都不保留,這樣的人智慧天天增長。如果自己學得到的東西,不願意告訴別人,怕別人學會,怕別人比我高,他所學的就到這個地方為止,不能再往上提升。吝法的果報,果報不可思議!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曉得,幫助別人開悟,你智慧增長就非常快速。如果是障礙別人學習經教,你將來的果報在阿鼻地獄,為什麼障礙別人學習經教是斷人法身慧命,比殺他身命的罪還重,殺他身命罪輕,破壞他聞法的緣分這個罪很重,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要怎樣幫助自己成長智慧?法布施,盡量以自己一切的能力,幫助別人聞到佛法、接觸到佛法。我們印經布施是法布施,現在這個光碟是法布施,我們的網路、衛星都是法布施。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了通達一切法的義理
 >>>第一個是講「義無礙智,於諸法義,了了通達」,這種智慧靠什麼靠讀經,讀經要會讀。我們現在實在講佛經是有難處,假如你要是把意思解錯,你這路就走偏。義是義理,法是諸法,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這是法,一切法的義理你都能夠通達,這個事情可不是容易事。李老師以前告訴我,他說你發心要講經,講經第一個條件要通達世出世間法。這個諸法就是包括世間法跟出世間法,你都得通達,了了是透徹明瞭。誰能做到?李老師舉例,佛法這一部《大藏經》,就三藏十二部經,你這一生能不能通達明瞭世間法不要說別的,就說咱們中國第一部大叢書《四庫全書》,你有沒有能力把它念得通達明瞭?不可能。《四庫全書》出版的時候,我是很想、很羨慕,但價錢太貴,那個時候應該是在二十年前,要一百六十多萬。我哪裡有這個錢?可是有一天有個居士,他發心要送我一套,供養一套,這非常難得,他供養我這一筆錢,剛好就買了一部《四庫全書》。而且這一套是商務印書館最後的一套,我跟商務印書館結了這個緣,買來之後寄到達拉斯,那時候就放在達拉斯,我們自己道場的樓上。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就告訴我,「法師,假設一個人從一出生就會讀書,來讀這部《四庫全書》,讀一百年,這部書還沒念完。」你就可想那個分量之多,這就難!通達世間法,了了通達一切法的義理,談何容易?不通,不通就不能講經。這怎麼辦?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以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三卷)  2009/11/5   檔名:12-17-2053 ★請上網看全文★ .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與各種不同維次空間生命的關係
 >>>
我學佛,實在講非常幸運,遇到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讓我們正確認識佛法,它不是宗教,它不是迷信。我跟方先生學哲學,他肯定佛經是哲學,他統稱為佛經哲學,而《華嚴經》,他特別提出來佛經哲學概論。我接受,認真學習,學了五十八年,你現在要問我,佛經裡講的什麼我把它分作五個科目。它講倫理,倫理講關係,講得非常多,講得非常好。人與人的關係,人與所有動物的關係,人與花草樹木的關係,人與山河大地的關係,人與各種不同維次空間生命的關係,這都屬於倫理。關係知道之後,我們如何相處,這是道德。再給我們講因果,因果從哪裡來的我們的生命、我們這個宇宙,什麼時候開始的,因果也什麼時候開始。所以佛門有一句話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真的一點都不假。再往上提升哲學、科學,這五個科目都講到究竟圓滿,真是難得。在這個世間,確實古人講的話沒錯,一點都不過分,稀有難逢。這麼好的學問,遇到之後你真的認識,識貨了你會全心全力投注來學這一樣東西。如果這一生你的緣非常殊勝,你碰到淨土,碰到淨土是保證你一生圓滿。你遇不到淨土的時候不敢保證,你跟佛法結了殊勝因緣,來生繼續再來,那不知道多少生多少世才能證果。但是遇到淨宗的話,你真的認識,真的是一門深入,肯定你這一生成功。你認識得愈清楚,你放下的就愈多,你真的放下,把心安住在六字洪名當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彌陀經》上告訴我們,要多久成就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那都是真的,不假。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諸大菩薩我們很熟悉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則改之 無則嘉勉 這就對了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存心要存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說是說五個,《華嚴經》上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們講清淨心,清淨心裡頭有真誠、有平等、有正覺、有慈悲;我們講慈悲心,慈悲心裡面有真誠、有清淨、有平等、有正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分不開的,這叫大慈悲心。生活在世間,守住一個原則,看破、放下。看破是智慧、是明瞭,放下是定,常常保持自己的清淨心,《遺教經》上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心裡頭沒有分別執著,這是放下。生活呢生活自在、隨緣。功夫就念佛。能夠這樣修,這麼樣去做,你每天法喜充滿,大乘教裡面講常生歡喜心。所以善了眾生就首先要善了自我,我跟眾生不二,我能善了自己,我就能善了眾生。可是內觀是很難,但是它效果非常殊勝。開頭呢開頭我們可以用外,外面是一面鏡子,我們看自己的缺點看不到,看人家的很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要生恭敬心、要生感恩的心,為什麼他提醒你,我認真反省,我有沒有這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就對了。心裡永遠沒有惡人,人人都是善知識,找我麻煩的人、毀謗我的人、障礙我的人,甚至於陷害我的人,全是善知識。看我用什麼心去看他,如果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那全是佛菩薩。菩薩在此地也表演給我看,讓我在這個裡頭覺悟,讓我在這裡面反省,你看你的心情多舒暢、多快樂。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宿世善根深厚的人不少一講就明白
 >>>所以學佛辛苦,弘法更辛苦,比過去這些祖師大德,那我們比他要苦十倍、百倍,這是真的。要不要做《還源觀》上教我們「代眾生苦」,真要代,不代沒救了。可是我們相信人性本善,人是很好教的。宿世善根深厚的人不少,我們一講,他一聽就明白,一聽就回頭,過去善根深厚。雖然他做錯了很多事情,他知道懺悔,他知道改過,他知道自省,這些人多了社會就有救。凡事起頭難,所以教不能不學,特別是宗教教育。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要宗教救世界,他把拯救世界這樁事情寄託在宗教,寄託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這是外國人,我們不能不認真努力。所以今天在人界,一定要把人做好,我們的緣無比的殊勝,為什麼遇到大乘佛法,遇到淨土,這個真不容易。既然遇到,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真的做人就功德圓滿。所以經不能不學,不必學多,一部經就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長時你才能得定,你才能夠把心浮氣躁改變過來清淨平等心才能現前。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私心自己欲望沒有希求
 >>>
總的來說,求生淨土的條件,你看淨土三經裡面告訴我們,三個條件,信、願、行。雖然說得很簡單,可是都很不容易,你對淨土是不是真信我信!我真信。真的標準是什麼心裡面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其他全放下,這叫真信。如果還沒有放下,不是真信。這麼一來,那我一天到晚只是念著阿彌陀佛,什麼事都不能幹了,是不是這樣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幹,為什麼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它不妨礙你念佛。你心裡真有阿彌陀佛,而且你無論幹什麼事情,你會做得非常圓滿,為什麼你沒有私心,你沒有自己。那你做事是為什麼做事是行菩薩道,是落實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個偉大。事會不會給你帶來煩心、帶來苦惱沒有,這叫真學佛,裡面沒有捨棄護持正法,願正法久住、願眾生得度,你會幫助一切眾生,統統叫念佛。為什麼你對這裡頭沒有欲望、沒有希求、沒有為我,有為我就叫造業不為我,我沒有了。我在哪裡我跟阿彌陀佛、我跟極樂世界融成一體,隨著自己的境界是向上不斷在提升。身體住在世間,幫助一切眾生,沒有妨礙,不妨礙自己,也不妨礙眾生,這叫清淨,這是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是智慧、是佛智,那事情怎麼會做得不圓滿?哪有不圓滿的道理。為什麼圓滿四德具足。這個四德是《還源觀》裡面所講的,第一個隨緣妙用,第二威儀有則,第三柔和質直,第四代眾生苦,這才叫自行化他。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升每個人速度快慢不相同
  
>>>十法界,我們現在在十法界裡面,十法界裡面的人法界。在佛法修學,在教學裡面,最重要的是幫助我們提升境界,這個話是真的。我們現在在人法界,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把人做好,提升到天法界。天有二十八層,一層一層往上提升,好像念書一樣,年年要升級。升不上去,升不上去再留級,你還得到人間再來學習,這是留級。我們看到外國,外國人催眠術,他們所得的結論,就是人他的功課沒有修好、沒有修完,來生還要到人間來學習。什麼時候修完,你才能升一級到天道去。如果在人間你學得太差,你得降級。降級就很麻煩,降到哪裡去?一般降到畜生道、餓鬼道,甚至於降到地獄道,那造的是許許多多不善的罪孽,再到三惡道。到三惡道去幹什麼三惡道去消業障,你的罪業必須得消除,業障消盡了你就離開,你又回到人間來,回到人間來再學做人。學做人,我們中國人講的五倫五常,引伸出去是八德,這是一個人一生當中必須要做的功課。在佛法裡面講五戒十善,你要認真把它做好,來生就往上升;你是做不好,你就得往下降級,跟念書一樣,你降級。這把我們為什麼要到人間來,來幹什麼,說出來了。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