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河沙佛在哪裡?就在當下
>>>這個一劫二劫裡面的意思,是教我們長時間不退轉,你看它不是說一年、二年,十年、二十年,一千年、二千年,不是這個,一劫二劫不退轉。一恆二恆,這恆什麼意思?恆河沙數諸佛如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到處講經說法,在恆河流域的時間最長,是印度的一條大河,像中國的長江、黃河一樣,這個兩岸人口很多,他在這邊教化眾生。講到大的數目,他常常就是用恆河沙做比喻,你看一個恆河裡的沙,一個沙比喻一尊佛,你說它有多少尊佛?這意思我們明白了,這個意思就是普賢菩薩所講的,教我們常隨佛學。厲害!他沒有講一恆二恆菩薩、一恆二恆善友,他不是這樣講的,他舉最高的諸佛如來。我們這一生真能遇得到嗎?你們想想能不能?我們這一生當中,能遇到這麼多諸佛如來嗎?我相信,你信不信?你不敢相信。我憑什麼相信?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多,「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要明白這句話,我們親近一恆河沙佛、二恆河沙佛,乃至無量恆河沙佛,有沒有道理?心裡頭有佛!恆河沙佛在哪裡?就在當下,就在現前。你看剛才我們不是念過嗎?三世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在面前。三世不是真的,我們迷了,因為有分別執著就有三世;沒有分別執著,三世就沒有了,所以說時空維次突破。特別是未來佛,現前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為什麼?他有佛性。一切有情眾生都有佛性,佛在經上講得好,既然有佛性,將來一定成佛。他有佛性。再看看無情眾生,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這自然現象,這屬於無情的,無情眾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法性裡面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見聞覺知)、有圓滿的相好。所以佛在這部經裡面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種智就是一切種智,同是同樣的、同等的,圓滿一切種智。這一恆二恆還說得太少了,不止!真的是無量無邊。所以你一念覺,無量無邊恆河沙數諸佛所就在面前;一念迷那就遠了,那就不知道你到哪一劫你才省悟過來。佛法關鍵在迷悟,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
- Sep 07 Tue 2010 08:14
恆河沙佛在哪裡?就在當下
- Sep 07 Tue 2010 08:14
佛門裡面叫我們發長遠心
佛門裡面叫我們發長遠心
>>>有緣遇到這些大善知識、真善知識,他們慈悲,真的是大慈大悲,自然的流露,幫助你。問題你能不能聽懂?你相不相信?你肯不肯幹?你能聽得懂,你能夠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就是此地講的上進分善根人。修行不是一天、二天,不是一年、二年,也不是一世、二世,要發長遠心。佛門裡面叫我們發長遠心,是從今天起盡形壽,就是一生,我還有一口氣在,我就要認真去學一天。在大乘法裡面盡未來際劫,不是一劫、二劫,盡未來際劫我要勇猛精進絕不退轉。挫折不能避免,那是什麼?那是業障,挫折是消除自己的業障。所以歡喜接受,不能迴避,迴避不掉的,你迴避那邊還會碰到,命裡有的,躲都躲不掉,你何必迴避?一定是什麼?歡喜接受,報掉。報掉是什麼?這業障就化解、就沒有了。所以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真正懂得,六道裡頭三善道是什麼?三善道,你過去造的是善,在這消你的善業,你在受這個果報享福。三惡道是消你的惡業,原來六道輪迴是這麼回事情,不算壞,消業障。善惡都要消掉,為什麼?善惡都不好,都是染,不是清淨,淨業裡頭善惡都沒有,染裡頭有善惡。所以善惡統統消掉,淨業現前,淨業不在六道,六道裡頭沒有淨業,淨業在哪裡?淨業在四聖法界。所以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是屬於淨土,我們這才搞明白。菩薩修行,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善惡二邊都不沾,但是要斷惡修善。斷惡修善,善惡二邊都不沾,心地清淨,修什麼?對自己來講就是修清淨心、修平等心。清淨就是不執著,平等就是不分別,永遠離開分別執著,你的心才真的清淨,與上界相應了。這個上界是什麼?六道以上,與聲聞、緣覺、菩薩相應。這個都是屬於上進分善根,三乘學人所修的。 http://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 Sep 07 Tue 2010 08:13
命運能不能改斷惡修善命運就轉
命運能不能改斷惡修善命運就轉
>>>>下面從『何者為十』,「二何者下,依數列名」。前面講十種,「菩薩住有十種」,所以底下就說十種住,從初發心住、治地住到灌頂住,這是十住的名稱。「初發心住者,瓔珞云」,《瓔珞經》上說,「是上進分善根人,若一劫二劫,一恆二恆佛所,行十信心,信三寶常住,八萬四千般若波羅蜜,修一切行、一切法門,乃至始入空界,住空性位,故名為住」。我們把這一段念下去,「依仁王、起信」,這《仁王經》、《起信論》,「即十千劫來,修信行滿,入位不退,創起大心,發心即住,名發心住。三種發心中,即信成就發心也」。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一段講的就是初住菩薩,法慧在此地給我們講的十住經,這第一分,十住就是十個大段,這是第一大段。第一大段裡回溯十住是從十信來的,十信心滿這才入住。《瓔珞經》上這句話說得好,「是上進分善根人」,不但是上善根人,而且是上精進分。信者自然就精進,不信他會退轉,這是一定道理。他要真相信,成佛、成菩薩自己有分!「我認真幹,我這一生當中真正能成佛、成菩薩」,他能不幹嗎?他為什麼會懈怠?不相信。「成佛菩薩太難,我哪有這個福分?我成不了佛也成不了菩薩」,他就懈怠、就懶散。
- Sep 07 Tue 2010 08:12
能做到不貳過的就一個人顏回
能做到不貳過的就一個人顏回
>>>菩薩精進,跟我們老祖宗所講的「不貳過」,這個精神、意思完全相同,過失只有一次,真正勇猛精進的人,往後有過失不會是重複的過失。孔子學生不少!三千弟子,真正能做到不貳過的就一個人顏回,所以夫子常常讚歎他。一般人不容易做到,雖然知道過失,他還會犯同樣的過失,不是立刻覺悟到就不會犯,同樣的過失總要犯很多次。以後覺悟不再犯,行,還是有救,如果永遠犯下去那就沒救。佛是允許人改過的,為什麼?佛曉得,一切眾生過去生中的習氣,佛知道。佛也知道你犯多少次過錯會回頭,佛也曉得,總是在幫助你、在成就你,這是佛的慈悲。我們明瞭之後,我們對諸佛菩薩那種恭敬的心自然就生起來,生慚愧心、生懺悔心。佛菩薩時時刻刻幫助我們提醒,我們前面跟諸位講,佛菩薩名號造像它的意義,表法的意義,我們真的要是懂得,那不就是它天天在提醒我們嗎?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所以這是性德自然流露,叫法爾常規,成了佛哪有不說的道理!在此地我們要記住,初住位的菩薩(發心住)就成佛,他菩提心發出來,這一發出來就永遠不會失掉。他是什麼心?初住菩薩是什麼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叫大菩提心,永遠不失,永遠不改。從這個以後逐漸向上提升,到灌頂住,這個心就圓滿,菩提心圓滿。圓滿之後要行,這個地方是解,這要注意到,十信位是信,十住是解,十行位是行,十迴向是利他,是教化眾生。到十地信解行證大圓滿,一部《華嚴經》就是講這個。
- Sep 07 Tue 2010 08:09
法爾常規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法爾常規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七二卷) 2009/11/25 檔名:12-17-2072
- Sep 04 Sat 2010 16:34
積功累德趕快做不做糊塗事了
- Aug 31 Tue 2010 13:27
千萬不要把魔當作佛在佛的經典
- Aug 31 Tue 2010 13:25
迷邪染都不是自性裡頭本有的
迷邪染都不是自性裡頭本有的
>>>下面第六,普照一切世間智,「謂如來有大智慧光明,普能照了無量世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界確實無量無邊無數無盡,沒有言語能形容到底有多少,它真的是無量。從哪裡來的?自性所現,「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自性本來就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所以變現出來的境界,無量無邊的色相,我們現在知道,一時頓現,太快了。雖然一時頓現,它有秩序,一絲毫都不亂,這是性德,《華嚴經》上稱為奧祕。我們今天雖然迷了自性,迷了自性如果能隨順性德,性德是盡善盡美,我們常講純淨純善。純淨純善的源頭在哪裡?找源頭,源頭在孝親、在尊師,這是源頭。世尊,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都是從孝道、從師道發揚光大的。性德具體說明就是《十善業》,佛講的《十善業》,道家講的《感應篇》,儒家講的《弟子規》,這是具體把它說出來了,無論哪一樣,都是普能照了無量世界。《十善》照了無量世界,《弟子規》也是照了無量世界,《感應篇》還是照了無量世界,我們不能不知道。你要從這裡紮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出入往來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了,這是如來普照一切世界智。
- Aug 31 Tue 2010 13:24
感恩的心自然就生起來
感恩的心自然就生起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七一卷) 2009/11/24 檔名:12-17-2071
- Aug 31 Tue 2010 13:23
兒孫盡孝所以他有保障
兒孫盡孝所以他有保障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七0卷) 2009/11/23 檔名:12-17-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