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P文件-自性學佛問答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懂佛法只管念佛.jpg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大悲 7遍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你怎麼樣能保住你的財富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信心相信自己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天覺悟他也不執著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七卷)  2009/11/19     檔名:12-17-2067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像吃東西一樣 囫圇吞棗
 第五「其有聞者,歡喜無厭」,這種說法,真可以說說到究竟圓滿,為什麼?聽不厭,一遍一遍聽不厭。世間這些東西,像報紙、雜誌,你看一遍決定不會再去看第二遍。好的文學作品,像中國的四大小說,《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水滸》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我小時候都看過。大概可以看多少遍?看十遍,有這麼大能耐,十遍以後不想看了,現在這個東西擺在面前,不會動心了。《西遊記》跟《紅樓夢》大概我看過十遍,《三國演義》跟《水滸傳》大概三、四遍。看這些東西對於自己寫作有很大幫助,那文章好,這是名小說。普通的小說看一遍不會看第二遍。可是聖人的作品不一樣,你看看《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你念一百遍還想念,念了一千遍還是想念,歡喜無厭,那是什麼?有道在裡頭,遍遍意思不一樣,把自己提升了。佛法更是如此,佛法這一部經,中國古人講讀書千遍,那是講聖人的東西,佛法不講千遍,長時薰修,無限的,就是一部經,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你去念,愈念你悟出的道理愈深愈廣,無有窮盡。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觸過就被人問倒了答不出來
  >>>>下面我們看第二個,「無斷智,即無斷辯,謂相續連環,終無竭故」。這個辯才說他有這個能力把一樁事情長說短說、深說淺說,無不自在,不會有斷層說不下去的這個問題,這叫無斷。這智慧從哪裡得的全是自性裡面的。所以人要見了性,智慧全現前;不見性,智慧確實有遇到困難的時候,特別是答覆別人問題,有人提出問題,真的自己沒有接觸過就被人問倒了,答不出來。所以我們在答問的時候是求佛菩薩加持,而且首先要謙虛,我不是聖賢,我沒有開悟,大家提出問題,盡我能力為大家解說,也可能我不能解決。從前老師在,我不能解決,我會去請教老師,或者是再到經典裡面去找答案。咱們總得話說在前面,不至於有尷尬的場面出現,總得預防。真正煩惱斷了,*智慧增長了,他自然有這個能力。所以這些全都是菩薩,尤其是法身菩薩,智慧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當然沒有中斷的。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持譯場是菩薩再來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一卷)  2009/11/3 檔名:12-17-2051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萬不能有嫉妒有輕慢
   >>>法師,初學的法師出來講經,當然講得不很好,老法師加持他,怎麼加持老法師做聽眾,年輕的法師講台上講經,老法師坐到最後一排,加持他。聽眾一看到,老和尚在此地都在聽,大概講得不錯,信心就起來了。你要不懂這個道理,你就失去真正弘法利生的這分功德。我們學講經的時候,我常說,我們聽年輕法師講經,比自己講經還要重要,把年輕法師帶起來,讓大家對他有信心。佛法世世代代都出人才、都出高僧、都出大德,千萬不能有嫉妒、有輕慢,那就錯了,那你自己一生講經講得再好,弘法利生沒有功德,為什麼被你的輕慢心抵消掉了。這個規矩如果沒有人教,我們不知道,我年輕的時候學經教,很難得,李炳南老居士教我,我們才懂得。這麼多年當中我們也用上,那就是敬佛、敬法、敬僧,他只要是個出家人,我們要用清淨平等心去禮敬,這是正確的。或者是他破戒,不守清規、不如法,我們也尊敬他,見到面一定要尊敬。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他本來也是佛,現在迷惑了,要不要尊敬要尊敬,尊敬他本來是佛。但是怎麼樣不讚歎,要尊敬、要供養,不讚歎。普賢菩薩十願第二願教我們「稱讚如來」,禮敬諸佛,如來跟諸佛不一樣,不是一個意思,稱諸佛是從相上講的,從事上講的;稱如來是從性上講,他的心行跟法性不相應,不讚歎,但是不能不恭敬、不能不供養。這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學了就要會用。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能成無上道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應道交永遠不失時機
 >>>「十住各攝多門善巧,故云無量」,攝是收攝、包羅,可以說它將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的法門全都包括。古德說十住很像十地,一門得到,門門都得到。所以學東西不要學太多,學太多你學不會你學錯了。佛開無量法門是接引無量不同的根性眾生,適合自己根性、適合自己的現前生活方式,不妨礙我們生活、不妨礙工作,哪一種方法適合你,你就用這一法。深入,一門深入這就是持戒,深入到一定的程度你就得三昧。像我們念佛,我們就用一句阿彌陀佛,念到清淨心現前,把煩惱都念掉、習氣都念掉,就得定。這個定我們是從念佛得來的,就叫做念佛三昧。菩薩要教化眾生,他一定要方便三昧,得到無量方便三昧,他才能普度眾生,沒有無量方便三昧,他就不能普度。他度眾生的對象不是我們人間,十法界,往上面有佛菩薩、有聲聞、緣覺,六道有諸天、有眾神、有人、有畜生,還有餓鬼、地獄,他什麼地方都現身。眾生有感,他自自然然就有應,感應道交永遠不失時機,該是什麼時候現身,他那個時候就去了,所以佛經典常常把它比喻作海潮音。我們住在海邊曉得,海潮什麼時候漲潮、什麼時候落潮,有一定的時間,比喻菩薩應眾生之感就像海潮一樣,絕對不會錯了時間,準時他就到了,這守信。我們凡夫對佛菩薩不守信,佛菩薩對我們守信。我們真正能夠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會生出感恩的心、生慚愧心,我們對不起佛菩薩,佛菩薩照顧我們無微不至。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財童子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夾雜
 《四十華嚴》我講了很多,都沒有發現過這個事情,從頭再細細看一下,經上那麼清楚、那麼明白。你看他第一個參訪的德雲比丘,德雲比丘給他講什麼法門?二十一種念佛法門。我們講經的時候囫圇吞棗講過,裡頭的奧祕沒發現,有這個問題再去查經,才查出來。你看你學經多麼粗心大意,沒發現,有問題再去查,查出來了。這二十一個念佛法門就是把無量無邊的法門分成二十一類,每一類都是念佛法門,《華嚴經》上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我在第一次講《華嚴》沒講出來,依照祖師大德的註解去講,雖然沒有講錯,這裡頭的真實義,這是開經偈上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真不容易!這次講《華嚴》是我第二次,跟前面就完全不一樣,這才恍然大悟,對於淨土法門深信不疑,知道善財童子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沒有夾雜。五十三參他都參訪,你看後面,他每次參訪都是六段經文,最後一段「戀德禮辭」,這就是什麼他去看、去參觀、去訪問,一切都明瞭,感謝善知識的指教。禮辭是什麼禮拜,辭是不學習。你看,不學習!不學習他修什麼還是老實念佛。這是密義,你要能看,他不是見一個善知識跟他學一樣,不是的。他一見就明瞭、就清楚,不學,這是戀德禮辭。一個念佛法門念到底,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徹始徹終一句名號,善財修的。我們這才真正體會到、明白了。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爾如是柔和質直代眾生苦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三九卷)  2009/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39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的教學目的是教你開悟
 >>>所以佛教,我早年講經常說,佛教重視本土化、現代化,它不墨守成規,所以到中國來就完全中國化。不是把印度的生活習慣、穿著都帶到中國來,沒有,這能隨緣【***便利於教學。佛教的教學目的是教你開悟,不是叫你變成他的信徒,不是這個意思,他是教你開悟,教你回歸自性。所以傳來的時候講得很清楚,佛教是師道***】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根本的老師,創始的老師;我們自稱弟子,我們跟釋迦牟尼佛是師生關係,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人自古就講孝道,講孝親、講尊師重道。所以佛教到中國來,很快跟中國文化融合成一體,在中國生根、茁壯、開花、結果。這兩千年來,世世代代,出家有高僧,在家有高士,成就的人太多!遠遠超過印度,這個我們要懂得。中國佛教的衰,衰在什麼時候衰在最近的一百年,特別是最近的五十年。怎麼衰的把教學疏忽。佛教本來是教學,釋迦牟尼佛在世天天講經、說法、教學,傳到中國來早期也是講經、說法、教學。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五個講科學究竟圓滿登峰造極
 >>>今天這個世界,哲學上不能解決的問題,佛經上解決了;科學上不能解決的問題,佛經上也解說。我們今天把佛經總歸納為五大科目,佛經講什麼第一個講倫理,第二個講道德,第三個講因果,第四個講哲學,第五個講科學,都講到究竟圓滿登峰造極,我們不能不佩服。這個地球上、社會上發生這些問題,在佛法裡叫雞毛蒜皮,哪有不能解決的太容易了。這麼好的東西,在今天的社會大家把它看成為宗教、看成迷信,根本就沒有意願去接觸它,這才叫真正可惜。這種現象,實在講我們也是受害者之一,從小以為這是迷信,以為這是宗教,不接觸它。我很幸運,如果不是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我永遠不知道佛教是好東西,永遠不會知道,不接觸。方老師跟我講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高等的享受。」我跟他老人家學習,才把對佛教的誤會化解。他告訴我,佛經的哲學是在經典裡面,在大乘經典裡面。我學習到今年五十八年,五十八年的學習發現不但是高等哲學,而且是高等科學,喜出望外!宇宙之間真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在佛教稱之為佛菩薩。完全通達明瞭,這個人稱之為佛;通達明瞭,沒有達到究竟圓滿,稱菩薩。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到極處滅是滅一切現象
 >>>既然講到智慧境界,我們特別把《華嚴經》裡面十種智明提出來,我們在一起學習。十種智明,前面兩段我們學過,今天我們簡單重複一下,第一個「知眾生業報智明」,這句話智是智慧,明是明瞭,這個智慧明瞭是講六道的眾生。六道眾生到底怎麼回事情,為什麼會有六道,為什麼眾生會造業,為什麼會受這些果報,六道裡面有染污,它是染污的,它不是清淨的。所以它裡面有善、有惡,善感三善道,惡就感受三惡道。一切通達明瞭,沒有一點障礙,這樣的智明,智慧明瞭才能幫助六道眾生離苦得樂,才能幫助六道眾生破迷開悟。你要不知道,你怎麼幫助他所以這是第一條的大意,對於六道是通達明瞭,沒有障礙。這是從現象上講的。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為先修身齊家格致為本
 >>>
底下一段「第六正心住」,我們看看十住菩薩的名稱,使我們聯想到在中國傳統,古聖先賢教學裡面教導我們的,跟佛法很接近。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古聖先賢裡面,肯定有不少人是佛菩薩在中國示現的,確實是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他在印度現佛身、現菩薩身,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者他現菩薩身,在中國就現聖賢身、現帝王身。我們講古聖先王,那些帝王是佛菩薩化身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古聖先王教導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中國幾千年前這些老祖宗重視教育,幾千年來一直到清朝,都沒有改變這個理念,就是把教育擺在第一。現在人所謂人生頭等的大事是什麼是教育,教學為先。「修身齊家,格致為本」,格是格物,致是致知,《大學》裡面所講的三綱八目。三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中國教育教學的宗旨、教學的目標,教什麼?教你明德。明德,實在講這個意思跟佛法裡明心見性是通的,在佛法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
 >>>這樁事情,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太幸運,得人身、聞佛法,能聞到《華嚴經》,能夠對這個事實真相聽到、體會到,不懷疑,能夠生信心,現在我們需要的是什麼需要的像善財童子一樣,歷事鍊心。我們要把這些理論變成我們自己的智慧,真實智慧,這些理論從真實智慧生的,還消歸智慧。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表演的,就是四德: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想想那是不是乘願再來的?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乘願再來。這一生在這個世間無論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都在那裡幹歷事鍊心;換句話說,都是在那裡不斷的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所謂向上提升也就是煩惱習氣天天在放,放下了,你才能提升得上去;煩惱習氣要不放下,你怎麼提升法?可是你一定要曉得,從什麼地方提升,這裡說得太好了,身邊二見,你從這裡下手,這是一切煩惱的大根大本。你要不真正通達明瞭,你不肯放下,要知道身相不可得,身見不可得。《金剛經》上前半部佛教導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後半部「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前半部是從相上說的,後半部是從性上說的,講得更深!不但物質現象沒有,是假的,精神現象也是假的,都不可得。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個災難會減輕
 所以,佛法在這個世間永遠不會毀滅,看到的人明白了,羨慕,造作罪業的人,他最後一定會後悔,那就是他一生沒有遇到過,一生沒有聽說過,沒有遇到過。這個事情在他身上發現,算是他自己真的他見到佛菩薩,讓他慢慢去想,讓他慢慢的回頭。但是業報依舊不能避免,所以佛菩薩生大慈悲心,憐憫心,他造作罪業是無知。現在這個世間,造業重的人太多了,東方人不相信傳統教育,認為那個東西是舊的,舊的應該淘汰,要接受新的,災難來了。西方人不相信宗教,不相信有神,相信科學,科學發達,把大自然的環境、生態平衡破壞了。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錯誤修正過來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