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oi0009 持名念佛的最高指導原則
再看下面文,「於此經中發心之者」,前面講三乘,現在回過頭來講《華嚴經》,在《華嚴經》裡面發心的人不一樣,他是「從佛不動智而發菩提心」,這前面講過了。這個發,發有生起的意思,從佛不動智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是自性本具的,必須從不動智才能夠生得起來,你只要有動,菩提心就生不起來,不動,心到不動的時候它自然起來。我們要問,到什麼時候才能起來?我們從一般經教裡面所看到的,大概是到不分別,有一點像,為什麼?不執著了才是阿羅漢,阿羅漢還沒有菩提心,肯定再往上提升,提升到不分別。不分別了,有相似的菩提心,還不是真的。什麼時候是真的?他不起心、不動念,也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菩薩,就是初發心。所以初發心,為什麼一切諸佛稱讚為什麼你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道力都跟諸佛相等這樁事我們要清楚,理要搞清楚,我們才能夠斷疑生信,信心才能生起。不要小看信心,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生實相就發菩提心,那就是初住菩薩,入了法身大士的行列。
底下這句話很重要,這都是我們非常關心的事情,「設有餘習,還以無依住智治之,還是根本智」。當然有習氣,無始無明的習氣還在,要是沒有無始無明的習氣,就沒有四十一個階級,四十一個階級從哪裡來的?無始無明習氣厚薄不一樣。我們前面講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舉了個比喻,我們用酒瓶來做比喻。我們用四十一個酒瓶,這個酒瓶是新瓶盛新酒,同時盛的,大家都是一樣的,同時盛的。你一個星期倒一瓶,酒都倒乾淨,裡面擦乾淨,瓶蓋打開,聞聞有味道,放在那裡不要動。第二星期再開第二瓶,到最後一個,四十一個星期,四十一個星期以後開最後一瓶,那瓶聞了,很濃。聞聞頭一瓶,四十一個星期之前的第一瓶,聞聞好像沒有了。每一瓶味道濃淡不一樣,我們用這個比喻代表這四十一個階級。它有殘餘的習氣,酒有沒有都沒有了,確實沒有。所以智慧、神通、道力真的是一樣,不一樣的是習氣。習氣礙不礙事不礙事,你在十法界裡面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沒障礙。所以初住菩薩可以現佛身,示現成佛,你就曉得什麼障礙都沒有了,眾生有感你就能有應。可是這裡頭有一個問題,這是佛經上說的,「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句話是佛的方便說還是真實說我們想想應該是方便說。方便說的目的在哪裡方便說的目的要我們懂得廣結善緣。實際上成佛之後還有善不善緣嗎應該沒有這個問題,有這個問題不就是二門了嗎不二法門那怎麼講得通所以應當是方便說。但是在你沒有見性之前是真實說,為什麼沒有見性之前,阿羅漢也度眾生,辟支佛、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他都度眾生,他不是不度眾生,那什麼有緣。有緣,跟他起的感應很強,沒有緣,感應很薄,這個道理我們能夠理解。譬如世間人講母子連心,為什麼他緣重、緣深,母親遇到災難的時候,兒子在遠方他心裡有感動,這叫有緣。可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是平等的,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了解佛的真實義。廣結善緣,與性德相應。沒見性的時候,得到佛菩薩的教誨,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照顧大眾、能夠尊重大眾,性德。見性的人性德是自然流露,沒有見性的人是自己覺性在流露。
所以,餘習要以無依住智治之。無依住就是能夠通達色聲香味觸,外面的六塵跟裡面的六識,都是當體即空,了無所得,就像《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無所有」,這是真相,無依住智。這個智慧現前,餘習慢慢自然就沒有了。所以,我們果然把起心動念放下,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還有無明習氣。習氣不需要去對治,因為你這種智慧會生起,逐漸時間久了習氣就沒有了。這個地方決定不可以想用什麼功夫來對治,「我要快一點,我比他早一點成究竟圓滿佛,我要加功用行」,那錯了,你又起念頭了;起念頭是往下墜落,不是往上提升。所以在這時候沒有念頭,起心動念沒有,哪裡還有分別執著當然沒有了,還是根本智。
什麼叫根本智根本,根本的對面是後得,《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就是根本智。不是沒有智慧,智慧沒有起作用,不起作用的時候它是靜的,它不是動的。這個要知道。靜生慧,靜的作用是智慧,動的作用是煩惱。所以一念不覺叫做無明,這個一念不覺,不覺是動,覺性不動。不動的心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融成一體,不動,像大海一樣,沒有波浪,一滴水跟整個海水是一不是二。可是一動那就不一樣了,你這一滴水在動,整個海水有感應,不是沒有感應,但是那一邊還是不動的。後得智是起作用,眾生有感它自然就起作用,起作用是無所不知,無所不知是後得智。有根本智而後才有後得智,根本像樹木一樣,有根有本,後得智像枝葉花果,你沒有根本哪來的枝葉花果?這個要知道。
後得智就是智慧的作用,要不要學?學可以,不學也可以。世尊給我們示現的樣子,學,他學了十二年。如果不放下(放下是根本智),你所學的變成後得智。智慧,真實智慧,如果你學了十二年,不肯放下,分別執著不肯放下,那你沒有智慧。為什麼?沒有根本智,所學習的東西是世智辯聰,這不是佛法,不是性德。佛法是性德,唯有性德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為什麼?萬法是自性生的,自性智當然能解決萬法,道理在此地。你要是明白了,你遇到困難,沒有人能幫你解決,你找修定的人,他真正得定,心地真正清淨,他能幫你忙。如果心浮氣躁,學的東西再多,讀的東西再多,不能給你解決問題,為什麼?他學的是世間的常識,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知識不行,知識解決問題後面還有副作用,智慧沒有,這個不能不知道。
所以是根本智。無知,它是像古德在《無量壽經》上註解的有一句說「暗合道妙」,有這個味道,你沒有辦法體會出。古人也講一句話來形容它,叫一念之真如,實際上一念就是根本智,一念有沒有念沒有念,有念就不是一念,一念是真,二念就妄了。在淨土宗裡面,一心,一心就是根本智,念佛人用什麼方法得根本智用念佛的方法。我們今天念佛,持名念佛,執持名號,會念的人遍法界虛空界是念佛堂。我們今天講緣,如果你找不到殊勝的緣你怎麼辦我佛還要不要念如果真正懂得這個道理,念佛到哪裡淨土在哪裡放下執著就是淨土。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場所,我心裡頭默念,沒有形式,別人根本看不出來。別人看到你,這個人話很少,不太愛講話,其實他念佛。他跟你見面打招呼,跟你點頭,不說話,他在念佛,他佛號不間斷。無論在什麼場所,無論在什麼時候,沒有一絲毫拘束,這是念佛法門的無比殊勝之處。你要拜佛還要有個佛堂,還要供一尊佛像,觀像念佛,你得有個緣。持名不要、觀想不要,心裡面想佛,口裡頭念佛,不拘形式。家裡人不信佛也不妨礙,跟家裡人和睦相處,一切隨緣。言語少,家裡人什麼都好,做好事很好,做不好還很好,沒有意見,三年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諸位要知道,念佛往生的人,在家居士多,至少有一半真懂得念佛,就是說他不受外面境界干擾,他真的能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為什麼?一切放下,一切都不管了。除這句佛號之外沒他的事情,一心嚮往極樂世界,一心想念阿彌陀佛。所以我說他的念佛堂大,遍法界虛空界是他的念佛堂。他的同學很多,十方諸佛剎土裡面諸佛菩薩都是他的同參道友。這個道理要懂,用在念佛上非常有受用。
「不伏不斷」,這是講什麼?習氣,習氣不要去降伏它,也不要去斷它,隨它去。「為本寂用自在故」,本來就寂用,本來就自在。這可以用在我們現前日常生活當中,有煩惱、有習氣,要不要想一種方法去斷它?可以,「三十七道品」就是幫助我們斷煩惱習氣的。念佛的人呢?念佛人可以不用那些,就用一句佛號,煩惱習氣現前不要去理會它,專注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可以跟煩惱、妄想同時生起來,這是初學的時候決定不能避免的,叫夾雜。不要緊,你不要去理會那些妄想,你專門照顧阿彌陀佛,你把精神貫注在阿彌陀佛上,妄想怎麼起隨它去。這樣功夫漸漸成熟,妄念少了,佛號念到可以不間斷了,這個好。佛號不間斷,妄念少了,功夫成片,在禪宗裡面觀照功夫成就了。到妄念不生,也就是說執著沒有了,照住,執著真的沒有了就照住;起心動念、分別沒有,那就照見。照見就是初住菩薩,恭喜你超越十法界,念佛生淨土,生實報莊嚴土,不是方便有餘土,當然更不是凡聖同居土。
為什麼說不要斷、不要伏?「無體可斷故」,體是自體,煩惱習氣沒有自體。「無可伏故」,你不需要去斷它,也不要伏它。「設修三昧,任性淨故」,好!念佛也是修三昧,念佛三昧。三昧是什麼?這是梵語音譯的,翻為正受,正是正常,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是什麼?清淨、平等、覺,這是正常的享受。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佛說五種不正常的受,這五種是什麼?苦樂憂喜捨。身有苦樂,心有憂喜,有苦樂憂喜捨,這不正常。三昧就是把苦樂憂喜捨放下。放下怎麼樣?「任性淨故」,自性清淨心現前。六祖開悟頭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他的自性本自清淨,你我的自性也是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過。如果染污就不叫真心,它變質了,從來沒有染污過,從來沒有動搖過,純淨純善。我們為什麼不得其用?不得其用是我們把真心迷了,迷惑就是煩惱,迷惑把真心障礙了。不是真心帶著虛妄,真心決定不帶虛妄,迷障礙了,障礙住之後把真心的作用扭曲,這種障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起來之後,把自性裡面的智慧變成煩惱,把自性的功德變成了造業,把自性的相好變成了六道輪迴,變質,扭曲了,是這麼回事情。你真正想修三昧,就是修清淨心,三昧也是禪定,修禪定,我們念佛法門叫念佛三昧,你用《華嚴經》的理論、方法來修叫華嚴三昧,方法儘管不同,三昧境界是相同的。
後面這四個字很重要,「任性淨故」,任是隨順,隨順自性的清淨,你不要加一點意思在,它本來清淨,它本來沒有染污。「亦無收攝,亦不伏捺故,任自淨故」,收攝跟收斂的意思接近,伏捺跟降伏的意思接近,都不需作意,它用在念佛上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念佛人一切隨其自然。大勢至菩薩在「念佛圓通章」裡面教給我們的方法很簡單,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六根要怎麼樣攝?你用這八個字就行了,「亦無收攝,亦不伏捺」,順其自然,不要理會,就收了,就都攝六根。要作意,我要想怎樣把六根收回來,那反而收攝不住。所以用什麼方法都攝六根你用底下這一句,淨念相繼,六根不都收攝了嗎?不要用其他的方法。念要懂得,叫淨念,什麼叫淨念?淨是清淨,有懷疑,不清淨,有夾雜,不清淨。你想都攝六根,那就是夾雜,你想伏住六根,夾雜,你想把六根斷掉,也是夾雜,全是分別執著,不理就好了,就沒事。所以,淨念這個字裡頭,不懷疑、不夾雜,相繼是不間斷,這是念佛,特別是執持名號、持名念佛的最高指導原則。
現在有些人看到Juseleeno的預言,這個預言就在眼前。預言是不是會真的不一定。訊息裡面告訴我們很清楚,他的預言也有錯誤,也有不兌現的,不過比例不大。多半他能說得很精確,也有說錯了的,也有說了不能兌現的,值得我們做參考,值得我們警惕。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知道這個訊息之後他認真的祈禱。很多宗教徒為和平、為這些災難祈禱,希望藉著神靈的保佑,災難能化解,時間能延後,這很可能產生效果。我們看到這個訊息,認真努力的念佛,將念佛的功德迴向給一切苦難眾生,迴向給世界上一切災難不要發生,行!一個人的迴向力量薄弱,大家統統都發這個願,每天都做這樣的迴向,那力量就大了,大災難就變成小災難。預言上舉了幾個例子,日本這兩年所發生的地震,這個預言家早就說過,而且說災難非常嚴重。但是這個災難在日本發生了,不嚴重。不嚴重的原因,批判的人就說出來,可能是日本的神教徒、佛教徒他們這些善男信女日夜不斷的在祈禱,把災難縮小了,傷害的生命、財產是大幅度的減少,可能是這個原因。這些我們看到、聽到了,也給我們很好的啟示,給我們帶來了信心。學佛的人應該像日本的善男信女一樣,每天認真念佛,放下萬緣,那個感應很大。自利是功夫漸漸純熟,成就往生的弘願,間接化解了這個地區眾生的災難,無比的功德。所以古德勸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往生極樂世界你就證法身了。可是這句話裡頭最重要的是第三句,要把雜念打掉,不讓雜念來夾雜,這句話非常重要。【*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2010888 的頭像
    amtb2010888

    自性開發智慧圓滿教育【自性裡面無量智慧無量德能】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