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破戒他的功德都比你大
>>>底下說,「可見本經乃廣收萬類、普被三根之阿伽陀藥,能愈萬病」。阿伽陀是印度話,像我們中國人講的萬應丹,這個藥什麼病都治,決定有好處沒有壞處。這就是說這部經什麼樣的根機都行,上上根像文殊、普賢,下下根是造五逆十惡,只要你能信,你肯發願,決定得生,這個不可思議。臨命終時能信、能願,我想那也不是偶然,因為一個人他有宿世因緣,他有過去世,這一生沒有緣遇到,過去生中肯定學過佛,肯定修過這個法門,所以臨命終時遇到有善友給他提醒,他阿賴耶的種子立刻起現行,不是偶然的。所以我們今天幫助那些不相信的人下種子,怎麼幫助不相信的人下種子?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手上拿著念珠,口裡念著阿彌陀佛,那就是給眾生下種子。你在馬路上走,一路走一路念佛,旁邊的人有意無意聽到、看到,阿賴耶識都種了種子,跟淨土宗就結了緣。這個種子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來生後世遇到緣它會起現行,它起作用。所以說出家人,出家人再不好,說老實話,他就是破戒,他的功德都比你大,為什麼?他穿那個衣服這個形象,一走到外面人家一看到,佛的印象就種下去了,你沒有這個能力。這還得了!你說他一生當中給多少人種善根,應當尊敬,道理在此地。我早年在學校教書,在大學教過幾年書,教過五年,我就告訴同學,那時候同學好像在學校裡覺得學佛別人說他迷信,難為情,偷偷的學。我就告訴他,你要正大光明的學,你要普度眾生,手上戴念珠、戴手珠,不會有人笑你。人家縱然笑你,「你看那個同學迷信」,雖然說你迷信,他那個佛的種子也種下去了,這是好事不是壞事。在學校裡面念的書本,書本上統統寫個名字,我說你不要寫自己名字,你就寫阿彌陀佛,人家一看這個書,一念阿彌陀佛,你看看,這不就又度了一個人嗎?很多同學真的用我這個方法,以後慢慢就形成風氣。所以善巧方便廣度有情,這裡頭大道理、大因緣我們如果懂得,我們會對出家人、會對念佛的人起恭敬心,他們的表相也就是表法,功德無比殊勝。//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 十二集
- Sep 15 Wed 2010 09:18
出家人破戒他的功德都比你大
- Sep 15 Wed 2010 09:14
全家人都幫助他念佛求往生
全家人都幫助他念佛求往生
>>>>「徹下,則《觀經》中,五逆十惡,臨終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國」。這個事情是真的,《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所記載是古人的,我們如果稍稍留意,現在有,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早年我在美國華府,華盛頓DC有個華僑,中國人,周廣大。這個人不是五逆十惡,這個人是好人、善人,但是他一生不相信宗教,哪個宗教都不信,人心地善良,很厚道。得了癌症,在臨命終時,醫院裡放棄治療,讓家人把他帶回家去。這個時候家人到處去求神拜佛,看有沒有奇蹟出現,叫臨時抱佛腳,找到我們這個佛教會。那個時候華府有佛教會,就叫華府佛教會,成立沒有多久,是幾個修淨土的同學成立這麼一個會,請我做會長,我跟黃念祖老居士認識就在這個地方。我們有幾個同修去幫助他助念,看他那個樣子真的是沒法子,就勸導他,跟他講人生苦,何必留戀,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把極樂世界講給他聽,介紹給他聽。這人有善根,這個善根是過去世的善根,他一生沒有遇到善緣,這個時候才遇到,他一聽就歡喜、就接受。告訴他的家人,不要再給他到處去尋找治療的方法,不需要,全家人都幫助他念佛求往生。這個念頭一轉,他那個病很痛的,痛苦就沒有了,就不痛了,歡歡喜喜跟大家念佛,三天就走了。真的,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沒錯,念了三天三夜他就走了。走的時候瑞相好,全身柔軟,火化的時候有舍利。這是一個不信仰宗教的,臨終遇到善友,他成功了。縱然是造五逆罪、十惡,能不能救?能救。四十八願裡後頭有一句,他要不相信就沒有救,造五逆十惡,臨命終時他有堅定的信心、願心,還是有救。就是蕅益大師所說的,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條件是有沒有信願,真有信願,決定得生,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淺深,這個很有道理。念到清淨心,我們就用經題上的話說,念到清淨心是方便有餘土,念到平等覺是實報莊嚴土。平等覺是理一心不亂,清淨心是事一心不亂,我們要向這個目標去努力。平等是什麼?分別心沒有了,真的覺悟了。分別心沒有,再一提升就入不二法門,性相不二、理事不二、生佛不二(眾生跟佛),這個人往生生實報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可見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
- Sep 15 Wed 2010 09:13
禮節很重要不能疏忽禮貌
禮節很重要不能疏忽禮貌
>>>所以這七百二十億菩薩範圍很廣,就是與佛有緣,善根深厚。這個善根深厚從哪裡來的?就是廣修供養。普賢菩薩教導我們,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除業障,你把這四個科目做好,認真去做,這就是成就善根,植眾德本。禮節很重要,不能疏忽,對人有禮貌,人家歡喜,別人對我有禮貌,我也很歡喜,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頭一個是禮敬諸佛,從內心生起恭敬心,最重要對什麼?對未來佛,就是對一切眾生要有恭敬心,不能輕視,你輕慢就錯了。不尊重他是小事,損害自己的德行,自己的性德不能現前,這產生障礙。這是傲慢、狂妄、自大,這是把自己的性德、把自己的善根障礙住了。所以佛頭一個教給我們這樁事情。儒也是如此,你看《禮記》,一翻開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跟禮敬諸佛是一個意思。天主教的《玫瑰經》是他們的早晚課誦,我講過,我的光碟在天主教流通,第一段就講謙卑,聖母瑪利亞的謙卑。耶穌的媽媽對一切人謙卑恭敬,她做了個很好的榜樣,她那個榜樣就是佛法講的禮敬諸佛,稱讚如來,我們應當要向她學習。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隱惡揚善,別人有好的事情我們要讚揚、要讚歎,別人做的有過失,絕口不提,決定不能把它放在心上,這叫修行,這叫學佛。為什麼?我們學佛到底學什麼?淨土修什麼?經題上把我們修學的綱領都說出來了,修清淨心,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就是淨宗修學的總綱領。我們常常要把別人過失放在心上,自己的心變成別人的垃圾桶,你怎麼能得清淨!你要是得到清淨心,清淨心是事一心不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同居土,生方便有餘土,品位大幅度的上升。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明瞭這個事實真相,還會把別人的不是放在自己心裡嗎?吃大虧了,這就鑄成大錯。常常念著別人過失,縱然你能往生,你是在凡聖同居土,品位不高。
- Sep 15 Wed 2010 09:08
互不傷害真正可以做到和睦相處
互不傷害真正可以做到和睦相處
>>>「又如本經云」,這是最後一品,《無量壽經》最後這一段經文裡面說,「佛告彌勒,於此世界」,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不是地球,是娑婆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這是講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現前這個教區。地球上沒這些人,我們現在地球上居民才六十七億,不到七十億,六十七億。你看七百二十億菩薩,這是娑婆世界,也就是講的六道十法界,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在這個教區,在釋迦牟尼佛法運這個階段裡面,將來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七百二十億。我們在不在其中?就得看自己,自己真信切願,這一生就成功,不要等來生,就在這一生當中成就。菩薩供佛成就善根,我們要學,世尊這個教誨我們可不能疏忽。學淨土的同學,用什麼供養諸佛?這個諸佛是指什麼人?《華嚴經》上世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過去佛,已經成佛的人,那個數字沒法子計算;現在佛,十方世界的諸佛,一個世界有一尊佛,這個世界無量無邊無盡無數,我們在《華嚴經》裡看看「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現在佛;未來佛呢?未來佛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將來都要成佛,蜎飛蠕動,蒼蠅、螞蟻都會成佛的,不能輕視。牠很聰明,牠有靈性,學佛的人要把牠們(都尊重牠)看成菩薩,跟我們非常合作。我們在最近這十幾年當中跟小動物溝通,跟牠們交流,我們共存共榮,互不傷害,真正可以做到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就是供養。
- Sep 15 Wed 2010 09:04
現在要搞廣學多聞你就耽誤自己
現在要搞廣學多聞你就耽誤自己
>>>那是很早,早年我講《華嚴經》,一時想到文殊、普賢修什麼法門?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這才去查經查到了這個,才曉得文殊、普賢念佛求生淨土。善財是文殊的得意門生,文殊菩薩的傳法弟子,怎麼會跟老師兩樣,不可能的事情。仔細再去看五十三參,五十三參那個時候已經講了一半,囫圇吞棗講下去,人家要問我善財童子學什麼我答不出,我想到他好像是門門都學,大通家,廣學多聞,其實不然。回過頭來我仔細一看,善財童子修持名念佛求生淨土,跟他老師一樣。他在老師會下,我們現在講畢業,什麼叫畢業?得根本智,這叫畢業。根本智是什麼?就是禪宗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時候他的地位是《華嚴經》圓教初住菩薩,他證到這個位次上。老師說:行了,你不要在我這裡住了,出去參學。也就是說,他在文殊會上把兩樁事情做到了,四弘誓願的前兩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大菩提心,他發了,這是大乘,大菩提心他發了;「煩惱無盡誓願斷」,他斷掉了,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煩惱斷了,這兩條做圓滿了。圓滿之後怎麼辦?第三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五十三參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
- Sep 15 Wed 2010 09:03
真正死心塌地修這個法門
真正死心塌地修這個法門
>>>《華嚴經》修什麼?修止觀。我們在這之前曾經學過《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它裡面是怎麼修法?五止六觀,不是小始諸教能接受的。換句話說,那是上上根人學的,學《華嚴》才得受用,不是這樣根性的人,學《華嚴經》只是學文字,不得受用。學《華嚴經》真得受用,念佛求生淨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在凡聖土,也不是在有餘土,直接生實報莊嚴土,不一樣。持名念佛這個方法,聖人,文殊、普賢是聖人,觀音、勢至是聖人,大聖;凡夫,老太婆、老阿公、不認識字的,他能信,他真幹,臨命終時也能往生,聖凡齊收,利根是上上根,鈍根是中下根,這個法門都適合。所以末法九千年,一切眾生得度就靠這部經,就靠這個法門,真正死心塌地修這個法門,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善導大師講的「萬修萬人去」。
- Sep 15 Wed 2010 09:03
境界完全平等沒有高下
境界完全平等沒有高下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二集) 2010/4/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2
- Sep 15 Wed 2010 09:01
佛門的講堂來者不拒去者不留
佛門的講堂來者不拒去者不留
>>>底下,「又本經所宣,乃如來真實純一之法,無有權曲,故名正說」。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因為一切經教裡面,世尊的開示確實有方便說,有宛轉委曲說,這個很多,非常普遍,為什麼?眾生根性不一樣。所以佛門的教學,一般稱為大講堂、大講座。大是什麼意思?聽眾根性完全不一樣,有不認識字的,有小學程度,也有博士班的,每個人聽得都歡喜,每個人聽得都得利益,這可不是容易事情。不像學校上課,學生程度整齊,好講,這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是「佛以一音而說法」,一切眾生不但能聽得懂,都得受用,這叫大講座,普通的教授、教師做不到的。所以,佛門的講堂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你得通權達變,你講深的,要顧到淺的,他能不能體會?講得淺的,也要顧到那些程度高的,面面都顧到。所以他有實有權、有直有曲,他用的教學方法千變萬化,能適合各種不同的根器。但是這個經不是的,這個經直截了當,沒有方便說,沒有權曲,句句給你說真實法,直接指引你回歸自性。諸位要知道,往生極樂就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方法非常簡單、穩當、快速,得到是究竟圓滿。
- Sep 15 Wed 2010 09:00
兩尊佛決定不能輕慢法門平等
兩尊佛決定不能輕慢法門平等
>>>不了解也就罷了,不必提了,真正了解、認識了,我們一定要跟釋迦牟尼佛這個道路上來走。我自己接受章嘉大師的教誨,他勸我出家,而且一再囑咐學釋迦牟尼佛。我明白他老人家的意思,不辜負老師,我們一生走這條路,這條路走得很辛苦,但是值得。希望我們的同學們都能夠覺悟,真正發心出來教學,無論是在家、出家都可以。世尊當年在世,在家居士維摩詰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天天講經教學。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先生,這是我們佛門大德,他辦支那內學院,出家、在家他都收,辦得很成功。可是因為戰亂的關係,好像兩年他的學院就結束了。他說得好,佛門是師道,師道,老師第一大,尊師重道。我們看到了,在《維摩經》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連、舍利弗,聽維摩居士講經,跟見釋迦牟尼佛的禮節完全相同。維摩居士是在家人,升座講經的時候,舍利弗、目犍連對他頂禮三拜,右繞三匝,那是尊師重道,他是老師。你雖然出家,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你還是學生,你還沒有到達他的地位。所以在佛法說,當年出現於世,兩尊佛同時出現,一個是出家佛,一個是在家佛,兩尊佛,決定不能輕慢。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彼此一定要尊重,不能說一出家就高高在上,貢高我慢,瞧不起人。居士裡頭真有大德,修得好,甚至於有開悟的,你怎麼可以輕慢他?這個一定要懂。無論在家、出家,真正學佛,要學釋迦牟尼佛的謙虛,對一切眾生恭敬,你要做出樣子出來,真的把貪瞋痴慢斷掉了,還有傲慢那怎麼行?你是凡夫。所以,十方如來出現在世沒有別的,希望幫助一切眾生早一天成佛,早一天離開六道,離開十法界,這是佛的心願。
- Sep 15 Wed 2010 08:58
佛教傳到中國來是教育不是宗教
佛教傳到中國來是教育不是宗教
>>>「一切眾生由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真的,十方如來應化到這個世間,只有一樁事情,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他不為自己,他沒有自己,他是為眾生來的。眾生的苦樂從哪裡來?從迷悟來的。你為什麼苦?因為你造不善業。你為什麼會造不善業?因為你迷惑,你才會造業,你才會感得惡報。所以佛知道。樂從哪裡來?樂從開悟來的。悟了之後,他決定不造惡業,這是小悟。大悟的時候,善惡都不造,他造什麼?佛法講淨業,清淨業。什麼叫清淨業?還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斷惡修善,心裡乾淨,痕跡都不著,就叫淨業;也就是真正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他斷惡修善都叫淨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