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od0006《弟子規》是做給孩子看的,是身教不是言教



中國古時候教學,私塾的老師教學生,教句讀,只是教他背誦,教他認字,不講解的。小孩六、七歲上學,一般都是從《三字經》念起,諸位要曉得,《弟子規》不是學校的課程,私塾是學校,不是學校課程,《弟子規》是在家裡面父母做給兒女看的,是家庭教育。所以,根在家庭。中國五千年的教育特色就是家庭教育,從小孩出生眼睛張開,耳朵會聽、眼睛會看,他就在學習。大概從什麼時候起?在我想應該是三、四天,小孩生下來的三、四天,他的眼睛耳朵就管用。天天在看大人做些什麼?大人說些什麼?那個印象都印在他阿賴耶識裡,所以到三歲就相當成熟。做父母的(就是大人)在小孩面前都要端端正正,不可以讓他有負面的、不好的影響。


  真正要做到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行,一切都要合乎禮節,要合乎德行,那就是《弟子規》的原則。做給小孩看的,這是身教不是言教。你天天這樣做,到三、四歲他真的就學會了,他處事待人接物就很有分寸。你們在書籍裡頭念到,孔融四歲讓梨,他懂得尊重兄長,懂得孝順父母。他看到了他的父母怎樣孝順他的父母,他的父親怎樣尊重他的哥哥,這他學會了。


  六、七歲上學,開始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這個時候再言教。有很多事情小孩學會了,不懂得道理,知道是要這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不曉得。為什麼要這樣做?有的時候父母說不出來,誰說?老師說。老師教學生孝悌忠信,這種倫理道德的教育就在小學,【非常重視。老師要做學生的模範、榜樣。所以老師雖然是一個窮秀才他在社會上非常受人尊敬】,為什麼?他是社會大眾的榜樣,真正做到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是學生的榜樣。所以著重在身教,著重在生活教育,特別著重在人與人關係的教育,所以他和諧。家庭和睦、社會和睦、國家和睦、天下和睦,是教出來的,不教怎麼行?


  兒童的記憶力最好,人一生當中都是有階段的,這個階段記憶力最強,就利用他這種特性,凡是要記的東西統統在這個時候教你背誦。學生智慧不一樣,老師怎麼教?一試就出來了。從前古時候的書籍是木刻版本,通常一面十行,一行二十個字,都是用這個方法來刻的,你說不科學也挺科學的,不管哪一家出的書都一樣,第幾頁、第幾行字都相同。我們中國古時候有這種方式,不像現在每一家出版的東西,同樣一本書頁數不相同,很不方便。


  學習的內容雖然不講解,大概意思慢慢都能明瞭,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落實。小學階段著重於品德,在學校裡面要事奉老師,佛經上講得很好,「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要為老師服務。所以灑掃應對,替老師服務,這時就是學習生活教育。你在學校裡會奉事老師,你回到家裡面就會奉事父母;你在學校不能奉事老師,你回家就不會奉事父母,這是生活教育,做人的教育。,*世法如是佛法也不例外。第一四四七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2010888 的頭像
    amtb2010888

    自性開發智慧圓滿教育【自性裡面無量智慧無量德能】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