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J文件-自性菁華開示 (272)
- Mar 07 Fri 2014 14:09
(新)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636集(有字幕)
- Dec 29 Sat 2012 18:01
定弘法師談因果(有字高清)—01
*定弘法師談因果(有字高清)—01
- Apr 26 Thu 2012 17:12
隨師行 行和敬--學六和敬四眾同修分享-悟行法師
- Apr 19 Thu 2012 15:31
恣情縱欲的代價 - 男女關係混亂
- Apr 19 Thu 2012 15:14
中國傳統文化帶動經濟良性發展的經驗分享
中國傳統文化帶動經濟良性發展的經驗分享
- Dec 08 Wed 2010 12:11
最重要人不能沒有福報
最重要人不能沒有福報
- Nov 13 Sat 2010 14:35
人到無求品自高生活簡單不求人
- Aug 17 Tue 2010 13:54
廣狹淨穢差別等事有善惡不清淨
廣狹淨穢差別等事有善惡不清淨
>>>但是,下面講,這講我們六道,六道裡面,「但天人外道三乘所有因果,皆有所作」,這要記住。天人、外道是六道裡頭眾生,三乘他們超越六道輪迴了,聲聞、緣覺、菩薩、佛。聲聞是小乘,三乘裡面的小乘,緣覺是中乘,菩薩是大乘,這叫三乘,在哪裡?在四聖法界。合起來講,天人、外道、三乘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所有的眾生都有因果,所有因果皆有所作。為什麼?都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天人、外道是三種煩惱統統具足,我們現在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一樣都不缺。愈往上面去,煩惱輕一點,聲聞、緣覺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就是執著,他有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是分別,他有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是起心動念,所以他有所作。到菩薩,菩薩雖然分別執著沒有了,他有起心動念,所以皆有所作。「以此所生,皆有處所,皆有果報」,只要你有作你就有處所,你就有果報,「廣狹淨穢差別等事」,廣是共業,狹是別業,有淨有穢,四聖法界是淨,六道輪迴是穢,六道裡面,這個穢土裡頭有善有惡。諸位要知道,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善惡,它才會清淨,有善惡不清淨。所以有這麼多差別之事,這是說十法界裡頭的。那我們就知道,萬法無作是什麼境界?是一真法界裡面的境界,我們應當要學,這是事實真相,這是本來面目,原本是這樣的。我們現在在境界裡起心動念,錯了,要肯承認,要敢放下,改過自新,回歸自性,就對了。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哪個人不想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試試看,看能不能放下。為什麼不能放下?你用的是妄心,你就沒有辦法放下妄想。「我想放下妄想」,這就是個妄想,以妄想對治妄想,永遠搞不清楚。
- Aug 17 Tue 2010 13:50
起心動念加上自己的意思在裡頭
起心動念加上自己的意思在裡頭
>>>「華嚴一乘法門,以無住無作任性法門。」無住,放下執著,放下見思煩惱;無作,放下分別;任性,任是自自然然,隨順性德。也就是說從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無論做什麼事情,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能做得好嗎?不起心不動念做得比什麼都圓滿,真的是究竟圓滿。為什麼?起心動念加上自己的意思在裡頭,就會出問題;不起心不動念,沒有自己的意思,全部是性德,就是無作的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在處理事情,你跟諸佛如來所處理的沒有兩樣。我們想學,我也不起心不動念,你想想你有沒有起心動念?「我不起心不動念」,這不就起心動念了嗎?所以不行。佛菩薩真的沒有起心動念,我們不起心不動念是假的,自己以為沒有起心動念,實在是自己起心動念。這樁事情在我們六道裡頭,特別是哪裡?無色界天,他們真的在那裡學不起心不動念。實際上,「我不起心不動念了」,還是起心動念,所以他出不了三界,他連阿羅漢都證不到,沒有法子,依舊要搞六道輪迴。
- Aug 10 Tue 2010 12:11
不合自己意思的環境就怨恨
不合自己意思的環境就怨恨
「故須入三昧」,底下這一句說得好,「以淨攀緣染習力故」,淨是淨化,三昧是清淨心,清淨心淨化,淨化什麼?淨化攀緣染習力。我們今天天天都在攀緣染習力,都在這裡頭,我們沒有法子淨化;如果我們有辦法淨化,我們學佛的功夫就得力。你看它這有個淨字,這個淨字是關鍵的字眼,我們今天是它的相反,我們是染,我們的心染污,也就是常常受環境的感染 【***合自己意思的環境就生貪愛心,貪戀,不合自己意思的環境就怨恨, 這是隨著環境在轉,隨緣隨變,這個麻煩就大了,為什麼?造的業愈造愈深,愈墮落愈嚴重,在搞這個。我們要想救自己,要想不墮惡道、不受地獄苦,惡道跟地獄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不能說它沒有,等到哪一天你發現它有,你後悔莫及 *** 】 什麼時候?古人所謂是惡貫滿盈,你壽命到了,閻王小鬼找你的時候,你就後悔莫及,你那時候知道這事情是真有,後悔莫及。聰明人、老實人要相信古人言語,尤其是佛菩薩、聖賢,他們不欺騙人,他們不會說假話。所以《金剛經》上說,如來是五語者,如來說話是五種語。第一個是真語,他所說的都是真的,沒有一個字是假話。如語,如是什麼?他說的跟事實真相完全一樣,他不會加一點,也不會少一點,這叫如語。不妄語,不欺騙你,你能不相信嗎?你要不相信,他沒有吃虧,是你吃虧,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一定要相信,你相信,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認真努力去學習,常常要想到淨化。實在講,佛菩薩真的也告訴我們一服淨化劑,那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淨化劑。心裡在浮動的時候,提起這句佛號,你就恢復正常。順境常常提起這句佛號,貪心就不起來;逆境提起這句佛號,怨恨就擺平了,恢復到清淨平等。保持著清淨平等,那就叫三昧,保持的時間久了就生智慧,就是你自性裡面本有的智慧透出來了,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你有這個能力把攀緣染習淨化,「無作真智方明現故」,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個時候漸漸就現前。「以是義故,須入三昧」,因為這個道理,所以必須要入三昧。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說用功夫,會用功夫的人他懂得這個道理,他在隨緣裡面保持著不變。無論在什麼環境,大風大浪裡面保持著冷靜,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你就有能力控制環境;你不被環境所轉,你就能夠轉變環境。《楞嚴經》上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有能力轉外面境界,那你跟如來沒有兩樣。中國古人有一句諺語說,「靜裡乾坤大」,就是心地清淨,形容清淨心,那裡頭天地大。在中國過去,儒釋道三家都重視三昧、重視禪定、重視清淨心,這三個名詞是一樁事情,清淨心就是三昧,三昧就是禪定,一而三,三而一。 //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 Jul 20 Tue 2010 09:12
你所得到那個東西是假的
你所得到那個東西是假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五卷) 2009/11/7 檔名:12-17-2055
- Jul 06 Tue 2010 11:33
學習的祕訣就是一門深入
學習的祕訣就是一門深入
>>>我初學佛的時候,方老師就把《華嚴經》介紹給我,他說《華嚴》是佛經哲學概論,這部書編得太好,有圓滿的理論,他在理論上加上個圓滿,有周密的方法,後面還帶表演,他說這種教科書在全世界找不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表演!把這個理論方法怎麼樣在日常生活當中能落實,做出來給你看,這部書編得太好了。我們讀了《華嚴》之後回想,朱熹編四書那個靈感決定是從《華嚴經》上得來的。為什麼?它太像《華嚴經》。《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論語》跟《孟子》就是五十三參。你看看,聖人、賢人怎樣把《中庸》、《大學》的理論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跟《華嚴》一樣!那我們知道朱夫子當年在世跟佛法往來得非常密切,決定讀過《華嚴》。這我們有理由相信,編得這麼好!於是我們展開四書都會想到《華嚴經》。所以習性,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所表演的那個習性是善,純淨純善,與本性完全相應,所以生菩提智。那個性本善是根本智,習性的善是後得智,我們講權智,在佛法裡常講善巧方便,這個善巧方便是佛菩薩示現在世間表演的習性。所以近朱則赤,我們跟聖賢人在一起,二性都善。我們沒有法子親近到善知識,讀聖賢書就是親近善知識。
- Jun 22 Tue 2010 12:09
境界現前要保持不動心
境界現前要保持不動心
- Jun 22 Tue 2010 11:51
周公之才之美講德才華德能
周公之才之美講德才華德能
>>>第二講入定依,「謂承佛力推功化主,表無慢故」,這是經文上面的『承佛威力』。前面是講法慧菩薩,入定依,「承佛威力」這句話很重要,表無慢故,沒有傲慢。法慧菩薩對於佛的教誨,能信、能解、能行(就是修行)、能證,他證得十住的果位,這個靠誰?靠老師,佛是老師,老師的教學。所以這個功德,化主就是佛,絕不自己居功,我能夠修到的,我依從佛陀教誨而成就的,自己沒有絲毫驕慢的心態。在《論語》裡面孔子說了一句話,他說假如一個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美是講德,周公的才華,周公的德能。周公是孔子一生最佩服的大聖大賢,他的智慧德能呈現在《周禮》這部書上,《周禮》是周公作的。《周禮》是什麼?現在人講憲法,周朝的憲法。我早年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老人家跟我講《周禮》這樁事情講了很多遍,所以我印象很深刻。他希望我看看《周禮》,可是我始終沒有看它。他說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古今的律法,我們現在講法律,律法,沒有一個能夠跟《周禮》相比,《周禮》寫得太好了。如果周朝後世的子孫都能遵從《周禮》而不違背,方老師講,我們中國現在還是周朝。這是把《周禮》讚歎到極處,我得找個時間來翻一翻,不辜負方先生的教誨。真的是大聖大賢,他說假如有個人像周公一樣,有周公之才華,周公之德行,「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矣」。這個人行為怎樣?他有傲慢、他吝嗇,夫子講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們看看諸菩薩,在大眾裡面做報告,這個地方就是做報告,每個人都說承佛威力,這麼謙虛,決定不敢說自己。承佛威力是佛加持我的,佛要不加持我,我怎麼能講得出來?都是求佛加持。所以底下這一段就是講加持,這個用意很深,我們一定要記住。
- Jun 11 Fri 2010 09:03
最難突破的是第一個關口
最難突破的是第一個關口
>>>這個境界我們聽到了,確實能引發無盡的一個願望,什麼時候我能入這個境界?我們有這個願望,佛有這個希望,佛希望你快快成佛,希望你馬上成佛。從理上講講得通,只要你肯放下你就成佛,你今天能夠把起心動念放下,立刻就入初住菩薩的果位。我們不能統統放下,就一點一點放下,總而言之,記住天天都要放下一點,那就會有進步。從哪裡放起?這個也要知道,自己好好想一想,我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哪種最嚴重,從最嚴重的放起,功夫就會得力。就像治病一樣,你身上得了很多病,大夫來給你看病,首先治什麼?首先是治要命的病,先把這個治好,你的命可以保住,然後其他小病慢慢再治。所以我們最嚴重的煩惱要知道,如果貪心重的,先斷貪,貪裡頭還有貪財、貪名、貪色不一樣,哪個最嚴重先從哪個下手,就能收到效果。怨恨心重的,心裡面情緒不平,常常會發脾氣,那你就先從這裡下手,久久就能收到效果。第一個治好的是最困難的,時間用得最長,以後慢慢愈來愈容易,最難突破的是第一個關口。
- May 26 Wed 2010 14:32
虛空好比是天上一片雲彩
虛空好比是天上一片雲彩
底下一句「得如來一身無量身」,一身是什麼?是自性,是沒有身;無量身是什麼?眾生有感,他就現身。跟諸位說,這不是分身,這不是化身,你說什麼都是錯誤。為什麼?一身是法身,法身沒有相,法身遍法界虛空界,所以什麼地方有感他立刻就現相,不是說他從那裡過來一下,不是的,就在現前。連虛空,我們今天講時間、空間都是法身現的,《楞嚴經》上佛說得清楚,我們都以為虛空很大。《楞嚴經》做比喻說,我們的自性好比是虛空,我們現在的虛空好比是天上一片雲彩,你說雲彩大,是虛空大?虛空太小了,虛空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法身是無窮大的,虛空是法身裡面的一點。所以不是什麼從那裡來、到這裡去,沒有。你證得法身之後,沒有距離、沒有先後,沒有先後是沒有時間,沒有距離是沒有空間。十法界裡面眾生當然有感,不但有情眾生有感,無情眾生也有感,你說他哪裡不現身?處處現身。現的身不是一定的,千變萬化,這個道理你想想江本勝的水實驗,你就有一點體會到。絕對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也就是說絕對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叫得大自在、真解脫。所以一身就是無量身,無量身就是一身,這個無量身包括依正莊嚴。
- May 26 Wed 2010 14:30
那個懂是似是而非自以為懂得
那個懂是似是而非自以為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