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意過苦日子希望離苦得樂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四九卷) 2009/10/1 檔名:12-17-2049
目前分類:N文件-自性消除業障 (73)
- Jun 29 Tue 2010 13:29
不願意過苦日子希望離苦得樂
- Jun 29 Tue 2010 13:28
叫阿伽陀藥是說它能治一切病
叫阿伽陀藥是說它能治一切病
>>>法慧佛太多了,凡是修這個法門成就的,證到究竟圓滿的都稱法慧佛,來加持這一尊『法慧菩薩』。我們今天學這門功課,這個班就是法慧班,參與這個班的是法慧同學。你能夠斷一品煩惱,你就是法慧班裡的小菩薩,也叫法慧。真幹,讀到哪一品跟哪一品經就相應,《華嚴經》念完了,恭喜你,你就成佛!這個事情是真的,有沒有根據?有。什麼根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法慧菩薩是什麼人代表?這是初住,《八十華嚴》裡面德雲比丘他代表。在《四十華嚴》裡面,吉祥雲菩薩代表,諸位要知道,吉祥雲跟德雲是一個人,翻譯的人不一樣,實叉難陀翻德雲,般若法師翻吉祥雲。這個菩薩修什麼法門?修念佛法門。善財童子離開老師,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第一次參訪的,我們中國人,印度大概也有這種習俗,先入為主,頭一個老師、頭一個善知識是修淨土,是念阿彌陀佛。所以《華嚴經》跟淨土宗的關係就太密切了。
- Jun 29 Tue 2010 13:12
「法爾如是」離念就是佛心
「法爾如是」離念就是佛心
>>>「冥同佛心」,用「冥」這個字用得好,比顯還有意思,冥在此地是自自然然,我們佛經上有個術語叫「法爾如是」,它就是這個樣子的。佛心是什麼?我們在大乘教裡面常常念到「佛心離念」,由此可知,離念就是佛心,沒有念頭。沒有念頭是不是無想?無想就變成無想定,不是,無想還有想,他想什麼?想「我無想」,所以他還不是究竟。他說我現在住在無想裡面,其實是住無明裡頭,所以他的果報在四禪天的無想天,跟佛法修行證果不同,不是一樣的,這我們不能起誤會。離念是什麼?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都是念。妄想,《華嚴經》裡面講妄想就是大乘教裡面講的無明,《華嚴經》上講的分別就是大乘教裡講的塵沙,《華嚴經》裡面講的執著就是大乘教上所講的見思。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斷了,這境界現前,這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因為你證得報身,這個報土就現前。
- Jun 15 Tue 2010 15:40
我們不願意做忘恩負義的人
我們不願意做忘恩負義的人
>>>如果不是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為我們說明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怎麼會知道!這是佛菩薩對我們的大恩大德,我們知恩才會報恩,不知恩不曉得報恩,忘恩負義。我們不願意做忘恩負義的人,那要怎樣報佛恩?回過頭來,妄盡還源真報佛恩!妄放不下,還不了源,做再多的善事,也是報佛恩,報一點點,千萬分之一、二,真的,不是佛對我們的期望。佛對我們的期望是教我們回頭,教我們這一生當中就成佛,這是他對我們的期望,這是真報佛恩。弘法利生,要知道是附帶的,為什麼?因為弘法利生是初住以上菩薩他們主要幹的事情。為什麼?他們自己度了,自度之後這才能度人,自己沒度你怎麼能度人,哪有這種道理!自己沒度,護持佛法是修福、是行善,果報在哪裡?果報在三善道。你就曉得這不是佛的意思,不是佛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一定要孝順佛,要報佛恩,那就是這一生當中決定要生淨土。別的法門不容易,為什麼?要斷惑才能成就。淨宗的殊勝是帶業可以往生,但是要記住,是帶舊業不帶新業。也就是說,過去所造的我覺悟,不再造了,從今之後我明白、我覺悟,我一心一意專修淨土,這叫真報佛恩。現在弘法的人少,原因是什麼?眾生福薄。可是如果我們冷靜的觀察,佛菩薩不以佛菩薩的身分出現,也不以學佛的人,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他不用這個身分,他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這裡頭出現,細心觀察我們能發現,好多好多的菩薩。他示現什麼?示現造惡、懺悔、覺悟,斷惡修善、回頭是岸,他做這種種表現。你細心去觀察,還真多,這裡頭有表演的,也有真受報的。真受報,你看他的因果報應,他沒有回頭,臨死還不覺悟,還怨天尤人,那不是佛菩薩示現;佛菩薩示現在臨死的時候突然覺悟、明白了。確實是很深的、善巧的示範。
- Jun 15 Tue 2010 15:37
自殺後悔莫及不能解決問題
自殺後悔莫及不能解決問題
>>>這個世間災難很多,活得很辛苦!前幾天我在香港,有個同學告訴我,新聞報導香港有幾個自殺的,有個很年輕的人自殺,他留了個遺言,他說人活得太辛苦,不想再活下去。自殺能解決問題嗎?佛告訴我們,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活得很辛苦,你自殺之後更辛苦,到中陰身之後你後悔莫及,你回不了頭。日子怎麼過法?佛給我們講,我們人到這個世間來為的是什麼?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了一句話,四個字,要記住,「人生酬業」。你必得來,你不來不行。為什麼?過去生中造的業,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得受。過去生中造善業,你這一生到人間來享福,你要是造不善的業,那你得受苦。善、不善是因,苦樂是果報,你造的是什麼樣的因,你得要受什麼樣的果報。這是大自然的法則,這與性德相應,你怎麼能逃避?哪有這種道理!不可能逃避。所以佛才常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造業的時候他忘掉了,果報現前他害怕,來不及了。菩薩明白,菩薩了解因果,所以菩薩重視因,也就是說菩薩絕不造惡因。像《十善業道經》上講的,菩薩的心善、思惟善、言語善、行為善,所以他果報殊勝。
- Jun 15 Tue 2010 15:28
你喝一杯水溫度你清清楚楚
你喝一杯水溫度你清清楚楚
第三,「顯此法非思量境故」。這是自性本定,不能思、不能度量。思是什麼?思是妄想。量,量就是分別執著,(這個念「亮」),思量。至少離分別執著這個境界慢慢現前,相似境界現前;起心動念斷掉了,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境界完全現前。完全現前的時候佛要說,說是給他做證明,給他證實他這個境界是正確的,不是錯誤的。佛經裡常常有句話說「不可思議」,一個思就把思量境界統統包括在其中,妄想分別執著用一個思做代表。議是什麼?議是言說,言說、討論。為什麼?這個境界它是超越了言語,言語說不出的;超越你的情識,情識就是八識,八識緣不到,言語也說不出,所以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心行處滅,非思量境,後面佛說唯證方知。證得之後,佛又用一句話來形容,「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喝一杯水,這水的溫度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說不出來。你說這水熱,熱到什麼程度別人不知道;這水涼,涼到什麼度數別人也不知道,唯證方知,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這些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 Jun 15 Tue 2010 15:24
別人有困難痛苦真的幫助他解決
別人有困難痛苦真的幫助他解決
>>>我們曉得人間有佛,用平等心,不分別、不執著,實在講分別執著很淡薄,用平等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這個人就是人間的相似佛,他跟佛差不多。菩薩心是六度心,念念不離六波羅蜜,喜歡布施、喜歡持戒。喜歡布施是能捨、肯幫助人,見到人有困難、有需要,他一個都不空過,總是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他能捨財,能捨法,捨法叫肯教人;能捨無畏,別人有困難、有痛苦,他真的幫助他解決,我們世間講好人,熱心的人士。這種人是人間的菩薩,他的心行跟菩薩很接近,是智者大師所講的人間的菩薩法界。緣覺法界是辟支佛,這人很聰明,修學十二因緣就能幫助他看破放下,把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看輕了,也就是淡化了,人間的辟支佛。阿羅漢稱為聲聞,那就是歡喜佛法,依教奉行,出家是個好修行人,給出家人做個好榜樣,在家是個好居士。在佛門裡面,出家稱法師,出家是善師,在家稱高士,高僧、高士,這是人間的聲聞。我們這麼一說諸位就曉得,天人,天人修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十善業道他真做到,做得很好,四無量心,他的心量大,四種就是慈悲喜捨。他有慈心,歡喜幫助別人得樂;他有悲心,歡喜幫助別人離苦,離苦是悲心,得樂是慈心;他能夠常生歡喜心,常常能夠捨,真能放下,人間的天人。
- Jun 11 Fri 2010 09:05
一定要幫助他脫離六道輪迴
一定要幫助他脫離六道輪迴
<<<下面說,「如十住中七八兩住,還修悲智」,我們在前面讀過,七住、八住,七住是不退住,前面李長者給我們說的,對治大慈大悲同行攝生不圓滿自在障,教他大慈大悲廣度眾生的大願圓滿。我們得想想,十住菩薩第七住,「眾生無邊誓願度」不圓滿,所以還要特別修不退心、不退願,讓大慈悲心圓滿,普度眾生的大願大行圓滿。用什麼方式來圓滿?在十種智明裡面,善巧智明,就是善巧方便波羅蜜,讓自己的慈悲心圓滿,度眾生就是幫助眾生。可是要知道,眾生根性不相同,沒有善根的,幫他種善根就是圓滿,在現前這個階段,沒有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已經有善根的提拔他,幫助他善根成長;善根已經成熟的,一定要幫助他脫離六道輪迴。善根福德達到有一定的程度的,勸導他念佛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淨土,那就是圓滿,為什麼?他圓證三不退。第七住的菩薩。
- Jun 11 Fri 2010 08:50
人都貪生怕死本無生滅擔什麼心
人都貪生怕死本無生滅擔什麼心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句,「總是一心一智一時智等遍滿所行之道」,這是給我們總歸結到真實法,無論佛講多少,你要知道是一心。「一心一智」,一個智,大圓鏡智,自性本具的圓滿般若智慧,一智;一心就是真心、就是真性,賢首國師給我們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真心!自性就是講一心,這個心是清淨的,永遠清淨,現在有沒有染污?沒有,要知道染污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心沒有染污。我們是迷了,迷了這個染污就起作用,覺悟它就不起作用,覺悟染污就沒有,迷的時候有染污,所以真心沒有被染污。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的時候給我們做了證明,他在五祖面前說出見性的樣子,你不是明心見性了嗎?性是什麼樣子?他說出來了,五祖沒有問他,他就說出來了。他說「何期自性」,這句話用現在話來講,沒想到自性,「本自清淨」,沒有染污。「本不生滅」,你看看我們聽了多歡喜,人都貪生怕死,本無生滅,沒有生滅,沒有生死,你還擔什麼心?你還有什麼害怕的?貪生怕死的念頭馬上就消掉,自性沒有生滅。「本自具足」,這還得了!本自具足,還要去追求嗎?什麼都不要求,連求學問都不要求。你看六祖一開悟,他什麼都通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沒有學過一天經教,你把經教念給他聽,他給你講得頭頭是道,他能說出無量義,不要求!要不要求發財?財太多了,那個具足裡頭,智慧具足、德行具足、相好具足,一點缺陷都沒有。你居住的環境是什麼?極樂世界,心現識變。「本無動搖」,你的清淨心從來沒動過,現在我們的念頭太多、太複雜,那是妄念,是妄心,真心裡頭沒有念頭,不動的。最後說「能生萬法」,這是把自性的樣子說出來。
- Jun 08 Tue 2010 09:32
心地不善的話天天造惡夢
心地不善的話天天造惡夢
>>>在佛法初學裡面講阿羅漢,我們講佛這個字,佛是智慧的意思,三種智,所以它沒辦法翻。第一種智叫「一切智」,一切智是講本體,在哲學裡面講本體。一切智裡講什麼?講空,萬法皆空,這是講一切智,就是講不可得。這個事情阿羅漢知道,就是阿羅漢的智慧,他已經明瞭一切法的自性是空寂的,所以他能夠對一切法不執著。執著裡面的現象最明顯的,一種是控制,一種是佔有,所以阿羅漢把對一切物質現象的佔有跟控制的念頭徹底放下,所以六道就沒有。這樁事情很重要!我們如果要想出六道輪迴,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只放下對一切法的控制、佔有,六道就沒有了。雖沒有佔有、雖沒有控制,可是還有分別,那個境界就是四聖法界,就是六道之外的,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他們的智慧、神通、道力比我們就高太多!二十八層天都不能跟他相比,這是四聖法界,也是釋迦牟尼佛方便有餘土的修行人。我們從這些地方,就完全能夠體會到六道裡面這些眾生,你在六道裡幹什麼?迷惑的人、糊塗的人在六道裡面造業受報。所以佛說得很好,拿人做比喻,人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人生酬業」,這講迷惑的人,你是來酬償你的業報。你過去生中造善業你來享福,過去生中造不善業你來受苦,你是來受報應的。造善業到三善道來,造惡業到三惡道去,所以六道輪迴從哪來?是自己變現的。與任何人都不相干,並沒有人在那裡掌管、主宰,沒有,是你業力變現的。就好像你晚上睡覺作夢,夢是誰給你安排的?沒有,自己意識。你的人心地善良,天天做的是好夢;心地不善的話,天天造惡夢,六道就像這樣的。善人生三善道,惡人就到三惡道,都是去酬償他的果報。對修行人來講,歷事鍊心,生生世世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就是走回頭路。從六道回到四聖法界,從四聖法界回歸到實報土,從實報土再回歸到常寂光,這是佛法。佛菩薩教給我們一句話就講得清楚,叫回頭是岸,不再迷惑。
- Jun 04 Fri 2010 12:06
兩次都是被一個叫化子救了
兩次都是被一個叫化子救了
>>>諸佛菩薩他們在十方世界種種方便示現受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人能夠看出來、能認識、能接受教化,那個人就叫做善財童子,世尊跟歷代的祖師大德們,都希望我們是善財童子。我們認識善知識,哪些是善知識?前面跟諸位說過,這個社會上不但一切人是善知識,一切動物是善知識,一切植物是善知識,連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是善知識。怎樣才能認識?把《華嚴經》念熟、念透,你就認識他;如果不熟、不透,確確實實善知識與我們在一生當中往往當面錯過。他以種種方便示現化導,我們由於愚昧、無知,不認識,不但沒有受化導之益,反而造許多輕視、毀謗的罪業。所以佛菩薩慈悲,不以佛菩薩的身分示現;要是以佛菩薩身分示現,那眾生造的業就更重,謗佛、謗菩薩那就更重。他示現一個普通的人來幫助你。
- May 26 Wed 2010 14:28
韓館長三十年得力於她的護持
韓館長三十年得力於她的護持
>>>古時候,我們從書上看到的。在這一生當中,我們親眼看到的,是個正法道場,是有好老師,由於不能忍,掉頭而去,可惜了。業障深重的凡夫,在善知識會下,不是幾天幾個月就成就。我跟李老師十年,你沒有十年根紮不穩。他老人家雖然很謙虛,告訴我五年,我加一倍,你不能忍,這十年你能過得下去嗎?學成之後,我跟韓館長三十年,得力於她的護持,你不能忍,那你就不能成就。怎麼忍法?你認識她是善知識、她是佛菩薩,她的一切都是把我的無始無明習氣煩惱磨掉,這是真善知識。凡夫在世間,頭一個貪戀的是財、名利,不容易放下。韓館長是佛菩薩再來,我心目當中她是佛菩薩再來,她是來度我的。我的三個老師,方老師、章嘉大師、李老師是把佛法的理論傳給我。我在生活上、在教學上,磨鍊要靠韓館長,我能認識很清楚。錢很難放下,我從小是看得很淡,可是供養一多的時候往往就增長貪心,沒有的時候還無所謂,供養多了貪心,地位高的時候貪名,貢高我慢就會起來。
- May 19 Wed 2010 12:02
只需要吃得飽穿得暖就夠
只需要吃得飽穿得暖就夠
>>>佛菩薩的回應,能說一切法。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這個世間,住世八十年,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釋迦牟尼佛滅度是七十九歲,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八十年,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給我們示現的是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一生從事於教學,辦班教學。眾生根性不相同,我們看他一生教學的方式,你就能體會到。《華嚴經》不算,因為是在定中講的,我們一般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這一入定時間很長,經上有講二七日,有講三七日,二七十四天,三七二十一天,經上有這個記載。到底是二七、是三七,我們不必去追究,追究沒有人能解答,都有經典做依據的。我們知道佛在定中講《華嚴經》,出定之後給我們人間講經教學,第一個就是鹿野苑的五比丘,這是最早的。給他講什麼?給他講小乘法,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四阿含。以後僧團不斷的擴充,擴充到最後是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變成世尊的常隨眾。他們過的生活是游牧生活,游不能說牧,遊化的生活居無定所,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走到哪裡講到哪裡,佛一生做出這個樣子給我們看,捨得乾乾淨淨。但是他老人家很活潑沒有執著,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有別墅、有花園,請他到那裡面去講經教學,他也接受。所以他在祇樹給孤獨園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在竹林精舍也住了好幾年,最後老人家圓寂是在野外,在樹林裡面,這做給我們看。世尊一生沒有建道場,這是教我們放下身心世界,在這個世間我們物質生活所需,只需要吃得飽、穿得暖就夠!
- May 14 Fri 2010 20:10
特別像市場超級市場
特別像市場超級市場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二二卷) 2009/1/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22
- Dec 27 Sun 2009 11:56
中國古人常教人叫隱惡揚善
中國古人常教人叫隱惡揚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四一卷) 2009/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41 ★請上網看全文★
- Nov 27 Fri 2009 14:13
回過頭來想想自己
回過頭來想想自己
那你要懂得,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古人講的話一點都不錯,我們遇到障礙不能怪人家,你怪別人,你自己這個路永遠走不通。應該怎麼樣?反求諸己。行有不得,行不通的時候,回過頭來反省。問題不在外面,如果說問題都在外面,你永遠走不通。走不通的時候,問題都在自己,認真反省改過就通了,暢通無阻。所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有與人對立的念頭,這個很糟糕。那個某個人對我不好,看到我就像冤家債主,就討厭,就不喜歡,有沒有這個事情?有。為什麼會有?前世的緣,不善的緣。遇到之後怎麼樣?不逃避,這是好機會,要把它化解,他愈是嫌棄我,我愈是尊敬他;他毀謗我、侮辱我、羞辱我,我能夠忍受。我遵守佛菩薩的教誨,他有不善,我絕不批評;他有一點點小善,我讚揚他。時間久了,就被你和融了。這個人嫌棄我,我更嫌棄他,那好了,那就鬧對立了。這個對立不能學道,不但成不了佛,羅漢都成不了。哪個阿羅漢兩個對立?沒有;菩薩不和?找不到。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不在外,在內。我們學佛就學這個,決定不跟任何人對立。這個我們講了多少年,他跟我對立,我永遠不跟他對立。對一切人如是,對一切事亦如是,對天地萬物亦如是。為什麼?唯心所現故。
- Nov 07 Sat 2009 10:56
跳不上去摔下來就粉身碎骨
- Oct 04 Sun 2009 15:31
帶給世界化解衝突
帶給世界化解衝突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八二卷)2007/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82★ 請上網看全文 ★
- Oct 04 Sun 2009 14:49
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
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
再看末後這段,「入佛智海,湛然不遷」,這個佛是自性,你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跟十方諸佛的智慧是一樣的,沒有兩樣。我們通常講性,講法性、講佛性,法性跟佛性有什麼差別?法性是宇宙的本體,佛性是本體裡面的一分,哪一分?智慧。佛講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法性是如來智慧、德相全包了,那是法性。單單講智慧,佛性,就是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當然可以作佛,不同在這個地方。所以智慧是你自性有的,你的心愈清淨,透出來就愈多;你的心被染污,智慧就透不出來。自性智慧像陽光一樣,要是有雲彩遮住,它透不出來。雲彩有厚薄,它透的光明大小不一樣,雲彩愈厚,亮光就逐漸減弱;雲彩薄一點,它的光明就顯得大;沒有雲彩,就全部透出來,三層雲彩。現在我們坐飛機知道,飛到空中的時候確實雲是一層一層的,我們往往在同雲層飛行的時候,看底下有好幾層。三層的雲彩,這就好比佛所說的,妄想是一層,分別是一層,執著是一層。
- Sep 17 Thu 2009 08:18
我學佛第一個出家老師章嘉大師
我學佛第一個出家老師章嘉大師
***承接取段上下文*** 我這一生很幸運遇到韓館長,她統統包去,所以我什麼都不管,心才能在道上,才有這麼一點成就。可是我這一點成就,她也得到利益,為什麼?她的護持真正有一個成就的人,所以她沒有墮三途,她生天!你護持,你底下將來能出幾個真正覺悟的人,那你就有福報,你也不會墮三途,這個福報會幫助你生天。如果你底下所護持的,沒有一個能出來,都是庸庸碌碌的,那你問題嚴重了。見了閻羅王,閻羅王會問你,你護的什麼法?所以不懂戒律的,那沒有法子談,懂戒律的人知道。我們這一生,佛說得很多,得人身聞佛法,你的目的何在?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不論宗派、不論法門,佛領導我們、帶我們走的路就是一條,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離苦得樂。哪裡苦?三途苦、六道苦、十法界苦,離苦是離十法界,那真的是離苦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