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你可憐憫
講到這裡我們要感謝日本江本博士他做的水實驗,讓我們找到了證據。用一個玻璃瓶裝著清水,我們以念頭對它,這要沒有妄想,專心、專注對它,它會有結晶出現。我們電梯口貼的有江本博士實驗的水結晶圖案,諸位看了就曉得。以善心、愛心,它現的圖案很美,你以惡念、不善的心,它反應的圖案很醜陋。我們每個人用念頭對它,它現的圖案,善念都很美,但是都不一樣。不但每個人現的不一樣,你一個人,你前面一念跟後面一念也不一樣,但是都很美,大同小異。所以法身他的應是這個道理,這敘述出來了,是自然的,自性本能它就是這樣的。像我們鑄一個鐘,我們造個鐘,鐘有沒有聲音?沒有,沒有是定。我們敲它一下,它有聲音出來,它自然生出來。你說我敲它,它為什麼會響?敲得輕,它響得小,敲得重,它聲音響得大。為什麼我們敲它,它就會響?法爾如是。佛法裡有這麼個名詞,就是它本來就是這樣的,自然的,沒有理由,你要去想它的理由,那是妄想,你永遠找不到。找不到理由,找不到答案,它就是這樣,這稱之為形而上。形而下的,有始有終、有因有果,形而上的沒有。形而下的,科學方法論有用處,邏輯、辯證法,佛法裡講的因明,都有用處;但是在形而上全都沒用,全用不上,所以那叫做出世間。用這個方法我們去體會,大乘教裡面什麼叫世間、什麼叫出世間,也就有很清楚的一個概念。
目前分類:K文件-自性因果病痛 (53)
- Oct 04 Sun 2009 15:05
為什麼說你可憐憫
- Oct 04 Sun 2009 14:28
我們凡夫一天三餐還不夠
我們凡夫一天三餐還不夠
所以懂得這個原則,在生活當中要放,工作當中要放,待人接物當中要放,不要執著、不要分別,我們真正用功就在這兩方面。不執著就是轉末那識,不分別就是轉第六意識,你看法相宗裡面講「轉識成智」,不執著是轉末那為平等性智,不分別是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第六意裡頭識轉過來是清淨平等,妙觀察是什麼?妙觀察是覺悟,一點都不迷。《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那個覺就是妙觀察智。所以法相宗告訴我們,轉識成智要從因上轉,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轉,果上轉你就不要理它,因上轉過來,果自然就轉過來。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中上根性的人真正想修行,就是盡可能減少分別執著,減少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開了。到什麼時候才真正轉過來?阿賴耶跟前五識統統轉過來,你的修行功夫才叫到家;還沒有轉過來,還沒到家。你必須要繼續努力,努力不在其他,努力統統在放下。所以說老實話,凡夫成佛,放下就是!在理論上講是一念之間。所以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裡面修行,是「知難行易」,你為什麼放不下?你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你放不下;了解事實真相,沒有一個放不下的。我們學佛學了這麼久,了解也不少,不透徹。真正透徹,都是從你功夫上看,你是不是真放下,從這裡看,看你的真功夫,你真正了解多少。然後才知道心妙、心高,高明,這個高跟妙都是形容詞,能生萬法。
- Sep 18 Fri 2009 13:42
人心充滿自私自利、貪瞋痴慢
人心充滿自私自利、貪瞋痴慢
- Sep 02 Wed 2009 08:52
但是小三災並不能把地球摧毀
dok0009但是小三災並不能把地球摧毀
***承接取段上下文***末後一句「堅固妙,於輪圍中,最在後壞」,這是說什麼?世界的成住壞空。這是佛在大乘教上常講的三災,三災有大三災、有小三災。佛去我們現在二千五百五十一年,外國人講法。中國人講的不是這個,中國記載,今年是佛滅度之後三千零三十多年,我們中國過去祖師大德都用這個紀年。佛講小三災,這三千年來小三災沒發現,佛說這東西肯定有,但是現在小三災的預兆我們看到了,小三災是什麼?戰爭、瘟疫、飢餓這三災。戰爭佛講七天七夜,瘟疫七個月七天,飢餓是七年七個月七天,佛在經上跟我們這麼說法。這樁事情自古以來,講經的祖師大德都沒有給我們講清楚,含糊籠統。從前人老實,老師不說,也不敢問;縱然問了,老師說唯證方知,你也不敢講話,都老實。現在人不行,現在人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真不容易解答。
- Aug 28 Fri 2009 11:11
人命在呼吸之間
dok0008人命在呼吸之間
***承接取段上下文*** 千萬記住,貪瞋痴慢不能增長。為什麼?貪瞋痴慢是三惡道的心;貪心是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傲慢是羅剎、修羅。你自己多反省就覺察到,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貪的念頭多,還是痴的念頭多,還是瞋的念頭多,還是慢的念頭多,這要反省。如果有,要改,痛改前非;否則的話,人命無常,佛經上講的「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有沒有想到一口氣不來我到哪裡去?這是大問題,其他的都是微不足道,都是小事,這才是大事。你這一口氣不來,你到哪裡?西方極樂是你嚮往之處,你未必能去得了,什麼原因?業障太重。我這麼多年來常常勉勵同學,你要想入佛門,我教人放下十六個字,這講了多少年,幾十年,放下自私自利,這是大障礙,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只要有一個,你就入不了佛門。換句話說,這十六個字都有的話,只要有一個,極樂世界你去不了。所以自己想想,有沒有資格到極樂世界,不就很清楚、很明白了嗎?經聽多了,真聽進去了,你自然就覺悟,就曉得怎麼修法,不再迷惑顛倒,不再自己欺騙自己。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別人欺騙我們無所謂,沒有關係,自己欺騙自己這個麻煩可就大!別人欺騙我們,我們歡喜接受,消業障;自己欺騙自己,那是造罪業,那不是消業障;還欺騙別人,那業障更重,叫自欺欺人,業障更重。
- Aug 03 Mon 2009 10:46
利益別人的事情就不肯幹了
dok0007 利益別人的事情就不肯幹了
***承接取段上下文*** 【如是無量妙莊嚴。】【種種雲電及雷雨。】這就是指龍王的所作。【龍王自在悉能作。而身不動無分別。】
- Jul 07 Tue 2009 15:10
長壽是從慈悲中來
dok0006 長壽是從慈悲中來
***承接取段上下文*** 佛給我們講人中果報,佛經有首偈叫「十來偈」,我們聽了之後應該要有警覺,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待人接物。十來偈第一個,【端正,這個人相貌長得好,端莊,端正莊嚴,從忍辱中來。一定能忍、能包容,他才有這個果報】。第二個說貧窮,貧窮是從慳貪中來。他貪心很重,貪而無厭,自己有的不肯施捨,不肯布施,吝嗇,果報是貧窮。地位很高的人,高位者從禮拜中來。待人有禮,自己懂得謙卑,自己謙卑,對人有禮,這個果報是高顯。下賤,貧賤,賤是沒有地位,是從驕慢中來,驕傲、傲慢。瘖啞是從誹謗中來。盲聾是從不信中來,不相信聖人的教誨,不相信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不相信。【長壽是從慈悲中來。短命是從殺生中來】。諸根不具是從破戒中來。六根具足是從持戒中來。佛這段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每一句後頭都有個來字,叫十來偈。我們只要稍微細心留意都能看得見,果報在哪裡?在眼前、在身邊。然後再自己回光返照,想想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起什麼心,動什麼念頭,做的是什麼,就知道來生果報是什麼,不要問人,自己比什麼人都清楚。
- Jun 19 Fri 2009 12:03
常常感到恐怖
dok0005 常常感到恐怖
這個龍王清楚,知道,知道安世高來了,非常歡喜。頭一天晚上托夢給廟裡住持,告訴他,明天有一位高僧到這廟裡來,過去生中是他的同學,要好好的招待他。所以安世高到了之後,寺廟裡面就非常禮遇的來接待。問他,龍王托夢給他,今天有高人到這邊來訪問。安世高到大殿,念一些咒語,別人也聽不懂,這就是跟龍王溝通。然後請龍王現身給大家看看,他不好意思,安世高大師說,你現身讓大家看,了解這個因果事實,能消除你的罪業,這是真正懺悔。所以他就從神龕裡頭爬出來,是一條大蛇,在安世高面前流眼淚,不斷的點頭。安世高給他誦經,祝願,大家才看到,拜了這麼多年的龍王,原來就是這個樣子。
- May 17 Sun 2009 18:56
天天跟電腦做朋友沒有感情
dok0004 天天跟電腦做朋友沒有感情
大方廣佛華嚴經檔名:12-17-1844(第一八四四卷)2007/10/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May 17 Sun 2009 13:55
何謂不落因果 ?不眛因果?
dok0002 何謂不落因果 ?不眛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