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覺而不迷 所以學佛
 下面說「而得名不同者,何耶」,這提了個問題,為什麼?是一樁事情,都是講性體,在十住、十行、十迴向,這是三賢,十聖就是十地,為什麼他們名稱不一樣?這個解釋很好,「然三賢十聖,皆以菩提心而為其體」。這就說出來,十法界眾生皆以阿賴耶為其體就不一樣,有染淨、有善惡,菩提心為體就不相同。「菩提心有三」,有體相用,這個地方要跟我們說明。菩提心第一個直心,「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菩提心的體,菩提心的用。菩提是梵語,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覺,真心覺而不迷。所以學佛,你進入佛門第一樁事情就是接受三皈依,三皈的傳授。這三皈傳授主要意思是什麼是把學佛總的目標、總的方向告訴你,你一生的方向目標沒有錯,你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那是法門、那是宗派。方法,大乘經上講的八萬四千。真有數字,一條一條,這不是假話。廣說無量,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給你講無量也是真的,那是什麼出生無盡。無量跟三種周遍相應,出生無盡,真的是無量。但是你要曉得,無量的法門它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統統能夠證得,我們講證得無上菩提。所以世尊在《金剛經》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現在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但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每部經都是平等的,現在我們明白怎麼回事情,整個宇宙所有宗教的經典都是平等的,所有的學術派系也是平等的。我們要問,我們如果學習聖經《新舊約》能明心見性嗎答案是能。我們用世間這些典籍,像現在小孩念的《三字經》、《弟子規》,能不能明心見性?答案是能。沒有一樣不能,這才真正是佛教給我們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問題在哪裡你用的是什麼心,這個重要。你用真心統統明心見性,你用妄心那就十法界依正差別,就不一樣。得你用真心!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見性之人生活空間擴大了
 下面我們看清涼大師為我們說的,「今約本體」,現在就本體來「直觀經文」,我們來看經文。「則住處二字,總示其體」,菩薩住處,這住處兩個字是顯體。這兩個字用我們中國人俗話來說,諸位就更能體會這個意思,這叫什麼?見性。住處就是見性,見性就是住處,你現在住到自性,明心見性了,這就是住處。沒有明心見性,你還沒找到住處;明心見性,真把住處找到了。明心見性的事相在哪裡?實報莊嚴土就是相。在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就是相,華藏世界就是毘盧遮那的實報莊嚴土。性太大了,遍法界虛空界,廣大。「廣大以下,略顯其相」,與法界虛空等。我們在前面也透露一點信息,見性之人生活空間擴大了,遍法界虛空界是他活動的空間,遍法界虛空界好比是他的家,他在家裡拐拐角角是自由走動的,沒有一絲毫障礙。遍法界虛空界,這其中有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諸佛剎土。諸位一定要曉得,我們修行修到法慧菩薩這個階段,你要知道那是多麼的不容易。為什麼?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了成阿羅漢,不分別了成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這才是法慧菩薩的境界。這三大類的煩惱,哪一類你能斷掉?從哪裡斷起我也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從放下控制的念頭、放下佔有的念頭,你從這裡做起。為什麼要放下?因為一切法不是真的,你實實在在控制不了,你也佔有不了。你果然能佔有、能據為己有,你果然能控制,諸佛菩薩都來拜你做老師。他做不到,你能做到那還得了?他真的拜你做老師。這種物質、精神的現象,彌勒菩薩講得很清楚,不可執持,這個現象太微細,你沒有辦法執著,你沒有辦法保持它。就是我們常講的,你起這種念頭「我要控制、要佔有」,這叫妄心。這種人很可憐,做不到偏偏在那裡想,打妄想,苦了自己。了解事實真相,控制佔有的念頭自然從內心裡頭化解了,這個化解,你所得到的自在快樂是無法形容的。為什麼?你從來沒有放棄過,放棄之後真得大自在。看破放下以後才有自在,自在才能隨緣,不是我們說一下就可以隨緣的。我們隨順煩惱不是隨緣,隨緣必須放下之後才能隨緣,放下以後得自在,自在才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底下一句,「住三世佛家,結示住處」,這指出來,真的給你指出,你住在哪裡住在佛家,而且住什麼三世佛家,妙!過去佛不離自性,現在佛也不離自性,未來佛還是不離自性。你明心見性了,你不是住三世佛家了嗎?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染與邪相應的佔大多數
  我們再看底下一句,「二者約本,即下所辨」,下就是底下經文,下面一段經文細說。第三「剋性體」,我們中文講剋實而論,這是性體。「若約所緣,即真俗二境」,真是一真法界,俗是十法界。在一般大小乘裡面也把四聖法界看作真,六道是俗,但是今天在《華嚴》,十法界統統是俗,都是凡夫。在圓教裡面,稱六道叫內凡,四聖法界叫外凡,那就是六道以外的還是凡夫。凡聖用什麼標準?用阿賴耶做標準,阿賴耶是妄心,還是用阿賴耶的統統是凡夫。這就是說明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這十法界裡最高的,他用的是什麼心?還是用阿賴耶,不過四聖法界用阿賴耶他用得正,他的心是清淨的、是純善的,純淨純善,四聖法界,跟性德相應,但他不是真心,這要知道。六道凡夫用阿賴耶用得邪、用得惡,六道裡面與淨與善相應的少,與染與邪相應的佔大多數。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人間歷史上能夠體會到,古時候的社會,我們在許多文字記載下來的,社會風氣非常善良,所以國家長治久安,人民都能夠互相謙虛、互相尊重、互相關愛、互助合作,這個世界多美好,跟現在社會不一樣。那什麼原因?那個時候的人,人心接近清淨、接近善良的多,所以這個世間美好。現在的社會,諸位想想看,接近染污、接近十惡的太多,舉目盡是,所以這個世界從人身體上來說,多病、多災、多難,從居住環境裡面來說,多自然災害,為什麼?境隨心轉。這是就所緣上來說的。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生中造作不善業的感召
 >>>我到這個世間來,這一次來是業力叫我來的,糊裡糊塗來的。沒想到很幸運,得人身之後能遇到這樣殊勝的法門,這太難得,生大歡喜心,發大願這一生當中決定生淨土,這個重要。文殊、普賢在華嚴會上念念不捨、時時刻刻在引導眾生往生極樂,他們兩個在做接引人。極樂好像是佛教大學,他們兩個負責招生,文殊、普賢負責在遍法界虛空界裡頭招生。招哪些學生根熟的眾生,真正相信發願求生,根熟的眾生。根熟的眾生以後就要具備一個條件,那個是行。行是什麼行要靠自心,我們這個心上真有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現在社會上一般大眾,甚至於學佛的人都不例外,他心裡有什麼你要問問,你們心裡想什麼想錢。他心裡頭要錢,佛就沒有了,所以極樂世界他沒分。他心裡雖然有,那個錢太大,把佛障礙住了。貪財,這個果報將來到哪裡這我們知道,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來生是餓鬼、是地獄。現在人心裡頭一個是財,第二個是色,貪財不貪色,餓鬼道;貪財又貪色,地獄道,這是兩大障礙。這個障礙能放下,把它換成阿彌陀佛,那就是什麼?那是佛道,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為什麼不去佛法界,你要去餓鬼、地獄你真能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怎麼修,你就知道怎樣到極樂世界,這條路暢通無阻。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生活空間不能離地球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七卷)  2009/11/9     檔名:12-17-2057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控制的欲望強 佔有的欲望強
 >>>下面這講摩頂,他說「手又不延,則延促無礙,同時觸頂,一多無礙」。先說手又不延,你說佛的手他沒有延長,就這麼一伸手就摸到你,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我們在此地,阿彌陀佛一伸手就摸到我們頂了,他手並沒有延長,他就摸到,為什麼就在當下。他沒有空間距離,這叫不思議解脫境界,就是《華嚴經》末後一品所講的,末後那個品題,品題很長,我們現在講「入法界品」,中國人喜歡省略。它整個題目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這麼長的一個題目,真的就是這樣。下面一個更不可思議,一多無礙,十方所有一切諸佛都在伸手摸你的頂,你全部感受到,同時感受到,一多無礙。這樁事情,什麼時候沒有呢這個大世界裡頭,每天有多少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太多了,沒法子計算,每天都有,甚至於說每一分鐘都有,每一秒鐘都有。這樣一來,諸佛如來不是太辛苦了嗎每天跟人摩頂不是太辛苦!沒有這個現象,為什麼沒有這現象我們著相認為我有身,所以我要真的去摸會感覺到很辛苦。諸佛菩薩,別說菩薩,說阿羅漢,阿羅漢已經無我,無我誰辛苦沒有!不但無我也無人,《金剛經》上講的四相破了,這種現象是自性裡面的德能,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佛說這個境界叫不思議境界,無法想像,無法議論,不能想,不能議論,它是真的。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生的條件心要能定得下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六卷)  2009/11/8    檔名:12-17-2056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不是呆板的不是落伍的
 >>>這後面說,「具斯五義,故云無勝,上即七辯」,我們昨天講的七種辯才無礙,這個前面的七句確實就是七辯。下面第八「無懈者,通策前七,無疲倦故」,這個無懈是精進,精進不懈。我們中國古德講日新又新是這個意思,現在講天天求進步。在佛門,寺院裡面一進門,山門天王殿,山門,裡面塑的有四大金剛,就是四天王,四天王裡面第二位南方增長天王就是無懈。你看他的名字叫增長,智慧增長、德行增長,在我們今天講,我們的生活品質也增長,樣樣都往上提升。所以佛教不是呆板的不是落伍的、不是一成不變,它求進步,它求精進,無懈就是精進,精進要靠智慧。所以精進什麼前面的七種智慧,不斷的要向上提升,就是這個意思。下面第九「無奪者,具前總別」,這個無奪就好像是總結,前面的總是四無礙辯才,別就是前面所說的八種,「無能制伏,令退屈故」,這種智慧辯才這是具足自性的性德,有沒有能制伏的沒有,他自性裡頭有,沒有任何力量叫他退轉、叫他屈服,不可能。為什麼下面有解釋,「何以故下,徵釋」,何以故是經文,『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這就是說這個解釋,「法慧得此三昧,法合如是,得諸佛加」,這個道理在此地。為什麼說到無能制伏,令退屈故,這說到究竟。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力量何以故三個字是問話,這裡面的意思是「諸佛有力能與,有慈能普,何故十智唯與法慧」。諸佛有這個能力能夠加持你,有大慈悲,所以他能夠普遍加持你,也能夠加持一切眾生,這是真的。佛菩薩這種加持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還源觀》裡面講的三種周遍就是有慈能普。這樣的加持是加持法慧菩薩,法慧菩薩是剛剛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圓教初住,他剛剛離開十法界,證得這個果位,他生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通常叫這個地方叫一真法界,他到這裡去了。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傳統文化是大乘的根基
 >>>
我們真正要學習中國傳統的文化,這個很重要,中國傳統文化是大乘的根基,現在學《弟子規》,《弟子規》大家知道了,這麼多年我們在提倡,大家曉得了。能不能學得好用心就學得好。實在講,老祖宗教給我們的東西,教我們抓綱領,綱領抓住。中國傳統東西是什麼?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多簡單。佛法裡面,淨業三福、五戒十善、六度、普賢十願,也是四個科目。你真的用心,真的心上有,那你就契入境界。所以我們常講的八德,八德兩個講法,古人的講法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後來又有一種講法,「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兩種我們把它合起來,四個重複,四個重複去掉十二個字,這是中國的德目。如果我們真正能做到,「孝悌忠信從我心做起,禮義廉恥從我身做起,仁愛和平從我行做起」,我們自己身心健康、家庭和樂,家和萬事興,我們居住這個地區不會有災難。為什麼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人,哪一個人不能成聖成賢佛法講,哪一個人不能作菩薩、不能作佛問題是你自己肯不肯幹,得用心才行。心上再不要有自私自利,再不可以有是非人我,不能有名聞利養,不能有五欲六塵,心裡頭要有道德,這個道德是性德,自性裡頭本來有的。道德就是我的心,心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我的行為,行為就是道德,成就了。佛菩薩大聖大賢之道,不在外頭,在自己自性裡面,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請上網看全文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像吃東西一樣 囫圇吞棗
 第五「其有聞者,歡喜無厭」,這種說法,真可以說說到究竟圓滿,為什麼?聽不厭,一遍一遍聽不厭。世間這些東西,像報紙、雜誌,你看一遍決定不會再去看第二遍。好的文學作品,像中國的四大小說,《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水滸》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我小時候都看過。大概可以看多少遍?看十遍,有這麼大能耐,十遍以後不想看了,現在這個東西擺在面前,不會動心了。《西遊記》跟《紅樓夢》大概我看過十遍,《三國演義》跟《水滸傳》大概三、四遍。看這些東西對於自己寫作有很大幫助,那文章好,這是名小說。普通的小說看一遍不會看第二遍。可是聖人的作品不一樣,你看看《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你念一百遍還想念,念了一千遍還是想念,歡喜無厭,那是什麼?有道在裡頭,遍遍意思不一樣,把自己提升了。佛法更是如此,佛法這一部經,中國古人講讀書千遍,那是講聖人的東西,佛法不講千遍,長時薰修,無限的,就是一部經,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你去念,愈念你悟出的道理愈深愈廣,無有窮盡。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