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0037 「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我們在這個世間受許許多多的折磨、苦難,這些境界對於一個真正覺悟的人來講是好境界,為什麼?在境界裡頭磨鍊自己、成就自己。十二年前我離開台灣,我們的小道場「華藏視聽圖書館」,當初建立的時候產權是用館長私人的名義,她是非常護持,我們每個人對她都很放心,沒有一絲毫疑惑。她過世了,繼承權是她兒子,她兒子要收回這個財產,我們只好離開。當時有許多出家、在家的人不服,要爭這個財產,要上法庭打官司是可以爭到的,為什麼?這個道場是十方捐助的,是可以的,我制止了,我向每個人磕響頭,求他們把心靜下來,不可以這樣做法。為什麼?佛教我們,「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學佛的人還爭?是的,你能夠爭得這一點財產,那時候財產也不過是台灣錢五千萬而已,道沒有了,佛法的形象破壞了,這還得了!這兩個一比,道重要,財物是小事,我們就捨掉,我們也歡歡喜喜的離開。使我們想到,佛法在中國遭三次大難,三武一宗滅佛,古大德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佛門弟子無論在家、出家,有沒有人來反抗?沒有,為什麼沒有?都能遵守、秉承佛陀的教誨,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我們讓。
- Nov 05 Thu 2009 20:09
「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 Nov 05 Thu 2009 20:04
「他磨鍊了你的心志」
「他磨鍊了你的心志」
我們在這個世間受許許多多的折磨、苦難,這些境界對於一個真正覺悟的人來講是好境界,為什麼?在境界裡頭磨鍊自己、成就自己。十二年前我離開台灣,我們的小道場「華藏視聽圖書館」,當初建立的時候產權是用館長私人的名義,她是非常護持,我們每個人對她都很放心,沒有一絲毫疑惑。她過世了,繼承權是她兒子,她兒子要收回這個財產,我們只好離開。當時有許多出家、在家的人不服,要爭這個財產,要上法庭打官司是可以爭到的,為什麼?這個道場是十方捐助的,是可以的,我制止了,我向每個人磕響頭,求他們把心靜下來,不可以這樣做法。為什麼?佛教我們,「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學佛的人還爭?是的,你能夠爭得這一點財產,那時候財產也不過是台灣錢五千萬而已,道沒有了,佛法的形象破壞了,這還得了!這兩個一比,道重要,財物是小事,我們就捨掉,我們也歡歡喜喜的離開。使我們想到,佛法在中國遭三次大難,三武一宗滅佛,古大德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佛門弟子無論在家、出家,有沒有人來反抗?沒有,為什麼沒有?都能遵守、秉承佛陀的教誨,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我們讓。
- Nov 05 Thu 2009 20:02
「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dof0035 「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我們在這個世間受許許多多的折磨、苦難,這些境界對於一個真正覺悟的人來講是好境界,為什麼?在境界裡頭磨鍊自己、成就自己。十二年前我離開台灣,我們的小道場「華藏視聽圖書館」,當初建立的時候產權是用館長私人的名義,她是非常護持,我們每個人對她都很放心,沒有一絲毫疑惑。她過世了,繼承權是她兒子,她兒子要收回這個財產,我們只好離開。當時有許多出家、在家的人不服,要爭這個財產,要上法庭打官司是可以爭到的,為什麼?這個道場是十方捐助的,是可以的,我制止了,我向每個人磕響頭,求他們把心靜下來,不可以這樣做法。為什麼?佛教我們,「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學佛的人還爭?是的,你能夠爭得這一點財產,那時候財產也不過是台灣錢五千萬而已,道沒有了,佛法的形象破壞了,這還得了!這兩個一比,道重要,財物是小事,我們就捨掉,我們也歡歡喜喜的離開。使我們想到,佛法在中國遭三次大難,三武一宗滅佛,古大德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佛門弟子無論在家、出家,有沒有人來反抗?沒有,為什麼沒有?都能遵守、秉承佛陀的教誨,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我們讓。
- Nov 05 Thu 2009 19:57
悟止一心,迷唯一念
悟止一心,迷唯一念
佛看到一真,佛因為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是一真,所以一真跟十法界融在一起,沒有差別。然後你才懂得,佛菩薩看到地獄眾生為什麼也是那麼樣的恭敬?恭敬什麼?恭敬自己的法性,恭敬自己的自性,恭敬能現能變的真如本性,是這麼個道理。見性之後,差別就沒有了,等級就沒有了;沒有見性,迷惑的時候,等級、差別都是迷惑顛倒裡頭變現出來虛幻不實的境界。這是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得很清楚,你看到這個經文,你也能體會到這個意思。這是「至相盡,現智慧莊嚴」。佛法界裡面,你看佛菩薩,智慧莊嚴,你看到地獄現相,智慧莊嚴,你看到羅剎惡鬼,智慧莊嚴。然後你想到沒有一法不是善法,真的是人之初,性本善。
- Nov 05 Thu 2009 19:55
當下一念不動就悟了
當下一念不動就悟了
下面假設個問答,「問曰,何故不升四天王宮而超至帝釋宮」。舉例子,為什麼不用四天王宮來做比喻,而用忉利天?「答曰,為四天王在妙峰山半傍住」,妙峰山就是須彌山,須彌是梵文,意思是妙高的意思,所以用妙峰,用中國話可以,妙峰山。四天王住在半山,沒有住在山頂,帝釋就是中國人稱玉皇大帝,佛經上稱忉利天主,他住在須彌山頂,四天王在半山。「非是可表」,用他來表法不適合,為什麼?初發心的菩薩,就是初住菩薩,他這位次是在十法界的頂,所以用須彌山來表十法界,用山頂表超越十法界,那半當中,半當中是聲聞、緣覺,那不好表,所以用須彌山頂。
- Nov 05 Thu 2009 19:52
父母對子女是無條件的
dod0021父母對子女是無條件的
所以佛的行願要記住,我們如何能達到如佛行願。諸佛行願,總的行願大家都知道,四弘誓願,第一個度眾生,要幫助一切眾生,沒有條件,全心全力的幫助他,第二個斷煩惱,第三個學法門,第四個成佛道。你怎麼幫助眾生?就是後面三條。我斷煩惱,幫助眾生的,眾生不知道斷,我斷給他看,他在旁邊看久了,覺悟了,這個好,我們要學習。他不願意學法門,我們在這裡學,我們天天在這裡學也是學給他看。成佛道,怎麼成佛道?念佛求生淨土就是成佛道。念念佛不離心,心不離佛,不必要任何形式,自己知道就行,用不著別人知道,你說你多快樂!這個生活自然法喜充滿,自然不亦悅乎。四弘誓願這四條,每一條裡面都具足普賢十願,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慢慢的趨向於圓滿。行門是佛行,佛行沒有別的,放下。我們要懂得「隨事世間」,事是奉事,世間當然最重要是指世間人,要懂得隨緣,奉事世間,這個世間是指十法界。以佛的大行大願對待世間一切眾生,「成長大悲」,大悲當然就有大慈。悲是什麼?拔苦,看眾生苦,你真心幫助他,這是佛菩薩的心。凡夫幫助他還有條件,沒有條件凡夫不幹,我的付出你有什麼回報?凡夫講回報,佛菩薩沒有。中國人講回報是最後的一個方法,最高的是道,道、德、仁、義、禮,前面四個不講回報,只講付出,沒有回報。行道的,佛行道,菩薩、阿羅漢行德,道德;天人行仁、行義,天行仁,人要行義,孟子所說的。最後一個是什麼?最後是禮,禮有往來,禮有回報,所謂禮尚往來。這是什麼?這到最後,所以禮要沒有了,天下大亂。你想想這個話對不對?現在全世界禮沒有了,所以天下大亂。
- Nov 05 Thu 2009 19:50
現在全世界禮沒有了
dof0034 現在全世界禮沒有了
所以佛的行願要記住,我們如何能達到如佛行願。諸佛行願,總的行願大家都知道,四弘誓願,第一個度眾生,要幫助一切眾生,沒有條件,全心全力的幫助他,第二個斷煩惱,第三個學法門,第四個成佛道。你怎麼幫助眾生?就是後面三條。我斷煩惱,幫助眾生的,眾生不知道斷,我斷給他看,他在旁邊看久了,覺悟了,這個好,我們要學習。他不願意學法門,我們在這裡學,我們天天在這裡學也是學給他看。成佛道,怎麼成佛道?念佛求生淨土就是成佛道。念念佛不離心,心不離佛,不必要任何形式,自己知道就行,用不著別人知道,你說你多快樂!這個生活自然法喜充滿,自然不亦悅乎。四弘誓願這四條,每一條裡面都具足普賢十願,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慢慢的趨向於圓滿。行門是佛行,佛行沒有別的,放下。我們要懂得「隨事世間」,事是奉事,世間當然最重要是指世間人,要懂得隨緣,奉事世間,這個世間是指十法界。以佛的大行大願對待世間一切眾生,「成長大悲」,大悲當然就有大慈。悲是什麼?拔苦,看眾生苦,你真心幫助他,這是佛菩薩的心。凡夫幫助他還有條件,沒有條件凡夫不幹,我的付出你有什麼回報?凡夫講回報,佛菩薩沒有。中國人講回報是最後的一個方法,最高的是道,道、德、仁、義、禮,前面四個不講回報,只講付出,沒有回報。行道的,佛行道,菩薩、阿羅漢行德,道德;天人行仁、行義,天行仁,人要行義,孟子所說的。最後一個是什麼?最後是禮,禮有往來,禮有回報,所謂禮尚往來。這是什麼?這到最後,所以禮要沒有了,天下大亂。你想想這個話對不對?現在全世界禮沒有了,所以天下大亂。
- Nov 05 Thu 2009 19:48
為人演說,這報答
dog0036 為人演說,這報答
所以,「使稱理智」,這很重要。這點我們就要感謝佛陀,要感謝這些傳法的菩薩、歷代祖師大德,把世尊的教誨代代相傳,我們今天才接觸到,沒有這些人相傳我們怎麼會曉得!我們怎樣報答佛菩薩、祖師?只有如教修行,為人演說,這報答,這才叫傳法。代代相傳,我真做到我再幫助別人,那個人也做到,世世代代這樣下去,這就對了。絕不能讓佛法在我這一代就中斷了,那你這一生做得再好,你的功德還是等於零,為什麼?你死了就完了。我們中國人有句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一般人體會得很粗淺,以為只要有兒孫就有後代,我講過很多次,我不是這個講法。你有兒孫,你的兒孫能不能繼承你家裡面的道業,家道?能不能繼承你的家業?家業是事業,家道是什麼?倫理道德的傳統,你的子孫有這樣的人才叫有後。佛法是師道,老師的教誨代代相傳是學生的事情,學生怎麼傳?學老師,學得一模一樣。學儒的,學孔子、學孟子,讓孔子、孟子世世代代都在世間,這叫有後。學佛,學釋迦牟尼佛、學諸大菩薩,也世世代代佛菩薩都住世,這叫學佛。所以要學得像,學得不像是假的。我聽過有些人告訴我,災難來了,假學佛的人逃不過,我相信。真學佛的當然沒事,這是肯定的。這就是稱理,跟性德相應。
- Nov 05 Thu 2009 17:29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dod0020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裡頭「亦無取捨」,無取捨就是佛法,有取捨就變成世間法,道理在此地。有取有捨出不了六道,為什麼?取捨是執著,沒有取捨就沒有執著,這樣才能夠真得受用。像這樣「任法調治習氣」,不但叫我們不要造業,連習氣都漸漸的淡薄。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任性,隨事用為就是隨緣,隨順法性,隨緣。放下分別執著,無取捨就是放下分別執著,這樣你才能調治習氣。「使稱理智」,與自性相應,與你的本性相應。你看本性,我們老祖宗講「本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二邊都沒有叫本善,就是佛家講的清淨心,本善 。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本善。迷失了自性才有染淨,迷得淺,這清淨,四聖法界;迷得深叫染,六道輪迴。染法裡面有善惡,淨法裡頭沒有善惡,你就曉得,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這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善惡、沒有取捨。六道裡面就有,你看捨惡取善,不就取捨了嗎?十惡我們捨掉,十善我們要取,你就有取捨。你修十善生三善道,你造十惡你生三惡道,就有善惡。在淨法界裡面,他們沒有惡,他們只有善,雖然有善,連善的念頭也沒有。不像我們六道裡面的人,做了善事很歡喜,四聖法界裡頭是純善 ,他不生歡喜 。不生歡喜是真歡喜,為什麼?他沒有苦,離苦得樂。法喜充滿不是一天到晚很歡喜那樣子,不是的,那是煩惱,那是七情五欲 ,所以我們連真正歡喜不懂。什麼叫真正歡喜?七情五欲沒有,喜怒哀樂沒有。佛常講五種受,苦樂憂喜都沒有了,這是真樂,這叫極樂世界 ,這裡頭的人沒有這個受,苦樂憂喜的受沒有。你要知道,樂、喜這是人很歡喜的,在佛法講樂跟喜叫壞苦。值得歡喜的事、值得快樂的境界沒有了,你不又感受苦了嗎?所以這種受都叫不正常的,不是正受,正受裡面沒有苦樂憂喜、沒有七情五欲,這叫三昧,叫正受。正受,四聖法界裡頭有,六道裡頭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