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G文件-自性學佛修行 (37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自己的磨鍊設下界限你就不能成就
 >>>
我對於這些人是不是有意去遠離他沒有,一切隨緣。遇到之後我格外恭敬他,為什麼他確實幫了我的忙,要不然怨親平等到哪裡修!你的清淨平等覺是怎麼樣養成的是怎麼修成的要靠這些境緣,要靠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要是離開這個,你沒地方修。所以我們在大乘經教裡面體會到,是真的不是假的,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示現教我們這樣看不慣,那樣看不慣,那個人正是菩薩來磨鍊你的,因為什麼?你煩惱太重了,看你能不能禁得起磨鍊。你要是把你自己的磨鍊設下界限,不能超過這個界限,那你就不能成就,你的界限是人天,你就不能超越人天;你的界限是須陀洹,你就不能證二果。沒有界限,不斷向上提升,無止境的向上提升,這才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言語造作全都落在十惡上
 >>>下面第四,第四是講「調伏」,這個用現在話講是功夫,受用。你學了之後,真的產生變化了,儒家所說的變化氣質。沒有接受佛陀教育之前,跟接受佛陀教育之後,變成兩個人了。學佛之後,明理了,知道尊敬人;沒有學佛之前,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貢高我慢,目中無人。不懂得尊敬人,不知道愛人,不知道幫助人,學佛之後這些毛病慢慢都改了。不要說別的,你就說十善,沒有學佛之前,殺盜淫斷不了,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換句話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都落在十惡上,想想自己不是善人。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求學求道關鍵都在誠敬
 >>>當然這也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我們同學當中,對老師陽奉陰違的人很多,恭恭敬敬接受教誨的,並不是多數,少數。可是這幾十年下來,我們就很清楚了,恭敬接受教誨的同學都有成就,陽奉陰違的毫無成就。印證了印光大師的一句話,求學求道關鍵都在誠敬,學生對老師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些話我就在我同學當中印證。我雖然對老師不敢講十分誠敬,九分是有的,所以我有成就。還有有七、八分的,他就有七、八分成就;有五、六分的,就有五、六分成就;有一、二分的,就有一、二分成就;對老師陽奉陰違的就沒有成就。我這幾十年來看得清清楚楚。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住偏重在直心信解行證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一卷)  2009/11/13     檔名:12-17-2061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他們要懂得仁愛這是對人
 >>>所以在我們這個階段,階段是從時間上講,我們這個區域,就這個大千世界、這個地區性來講,他的德號叫釋迦牟尼。實際上佛哪有名稱,佛菩薩沒有名字的,他的名字是他在此時此處教化眾生的宗旨,這就他的名稱。宗旨從哪裡定是從這個地區的學生,他需要什麼。釋迦的意思是能仁、仁慈,也就是說我們這個地區裡面的眾生缺乏的是仁慈,我們中國人講仁愛,缺乏這個東西;再講得通俗一點,缺乏愛心。仁,中國的文字是兩個人,人字邊一個二,二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起心動念常常想到別人,這個世間缺乏這個,有這種人太少了,大多數的人起心動念都想到自己,沒有想到別人,所謂是利己就損害別人,這就所謂是自私自利。能起心動念想別人不想自己,這叫仁愛,就缺乏這個。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此時此處教化這些眾生,教他們要懂得仁愛,這是對人。對自己呢對自己也成了問題,牟尼,牟尼的意思是寂靜,也就是清淨心,這個地區的眾生心不清淨,所以用牟尼。可見得這就是佛法教學的宗旨,釋迦牟尼。我們學佛,對於老師的宗旨不可以不知道,老師的宗旨就在名號裡頭。我們天天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念這個佛號就是念老師教學的宗旨,我們常常念到,對人要仁慈、要仁愛,對自己要清淨。什麼叫清淨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清淨,就是牟尼;以大慈大悲心去幫助一切眾生,這就是釋迦。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色界、無色界雖然苦樂憂喜他斷了,這個斷不是真斷,是他的定功把它伏住,這個斷叫伏斷,石頭壓草沒有除根。所以它在大乘教裡面它不叫禪定,它叫捨受,不叫三昧,叫捨受,真的斷掉就叫三昧。佛法裡面有三昧,世間法裡頭沒有三昧,捨受是相似的三昧,定失掉了,他煩惱又起現行。所以我們要真斷,真斷在哪裡斷?在生活當中斷,在工作當中斷,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斷。學什麼?不再執著,不再分別。當然你一下斷不乾淨,分別執著降溫、減輕,一年比一年輕,一個月比一個月輕,這是真精進,這是大精進。只要這個東西減輕,智慧就增長,為什麼?它障礙了你的智慧、德能,也就是《壇經》上講的第三句「本自具足」。具足什麼?《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就是本自具足。這個東西把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你的能力、你的相好障礙住,不能現前。你放下一分它就透一分,放下兩分它就透兩分,放到一定的程度,《金剛經》上說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你想想這兩句話是什麼境界?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初住菩薩的境界。你不能把無明破掉,你的心不清淨;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清淨。所以你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統統現前了,這不要求,本來有的,果!為什麼要學佛?現在人講的我要求聰明智慧,我要求無量的財富,今天把整個地球財富給你,整個太陽系、整個銀河系的福報都給你,太小了,九牛一毛,不值得一提。你只要一見性,你得到的是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所以你要問,你學佛為的是什麼?我要得到整個宇宙,給我地球我不要,太小了,這算什麼!你只要一見性,初住菩薩就得到了,能生萬法,那才叫真實的智慧、真實的福報。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覺本有,不覺本無」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46 為什麼沒有辦法幫助你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九0卷)  2008/1/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90 ★請上網看全文★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45 他心地清淨一聞千悟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八八卷)  2008/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88★請上網看全文★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44 小的事情結怨供養多了貪心
 
所以五十三參就是現實的生活,這個你一定要懂,我們從早到晚,你接觸的一切人事物,那就是五十三參。無論是你家庭的生活、你的工作、待人接物,你接觸,有沒有執著、有沒有分別?不執著那你是阿羅漢,不分別你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你是佛,這是要練功的。這五十三位善知識,有表順境的、有表逆境的,在我們講有善人、有惡人,善人、惡人善惡不二,他都平等。可是在表法是教我們初學,無論是善人、惡人平等恭敬,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決定沒有說兩種態度對人,那你就錯了,你不是學《華嚴》的。我以什麼樣的心對釋迦牟尼佛,以什麼樣的態度對阿彌陀佛、對毘盧遮那佛,我對所有一切眾生就是這個心態,這叫真的學《華嚴》。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43 人間有沒有地獄
 佛法講的,一微塵裡面有大千世界。以前我們在一般經上聽的「芥子納須彌」,芥菜子裡面有須彌山,芥菜子沒有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居然芥菜子裡面有須彌山,完整的,不就跟這個道理一樣嗎?為什麼?因為所有現相都是虛幻,它不是真的。這個跟《般若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般若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一切法就是我們現前你六根所接觸到的,你能見、能聞、能知、能覺,不是真的,你所聞、所覺、所知也不是真的,告訴你都不可得。不可得,你在這裡打妄想要得到,你不是自找苦吃嗎?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42 執著就變成六道輪迴
佛法講的,一微塵裡面有大千世界。以前我們在一般經上聽的「芥子納須彌」,芥菜子裡面有須彌山,芥菜子沒有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居然芥菜子裡面有須彌山,完整的,不就跟這個道理一樣嗎?為什麼?因為所有現相都是虛幻,它不是真的。這個跟《般若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般若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一切法就是我們現前你六根所接觸到的,你能見、能聞、能知、能覺,不是真的,你所聞、所覺、所知也不是真的,告訴你都不可得。不可得,你在這裡打妄想要得到,你不是自找苦吃嗎?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41 「信、解、行、證」
 現在我們看第一段經文,第一段是本會齊現:【  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於樹下。各有菩薩承佛神力而演說法。靡不自謂恆對於佛。】這段經文,我們在這經文裡面要特別注意的『爾時』,清涼大師註解裡面有說明,的字叫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40 義工統統都要包括
 
經題的部分到這個地方就講圓滿,下面第三大段「釋文」,我們來解釋經文。解釋經文,這「三釋文」是李長者,李長者的這個三段。這上面「四釋文」,這個「四」是清涼大師的,清涼大師分四段,第四段釋文。這第三段釋文是李長者的,我們在這邊看到「三釋文」,又看到「四釋文」,這清楚了。講到釋文,道霈大師,因為《纂要》是道霈法師作的,他就用清涼的,解釋經文就不用長者的,就用清涼的。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39 你就不是修普賢行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38 不會覺得格格不入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八六卷)  2008/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86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37 「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我們在這個世間受許許多多的折磨、苦難,這些境界對於一個真正覺悟的人來講是好境界,為什麼?在境界裡頭磨鍊自己、成就自己。十二年前我離開台灣,我們的小道場「華藏視聽圖書館」,當初建立的時候產權是用館長私人的名義,她是非常護持,我們每個人對她都很放心,沒有一絲毫疑惑。她過世了,繼承權是她兒子,她兒子要收回這個財產,我們只好離開。當時有許多出家、在家的人不服,要爭這個財產,要上法庭打官司是可以爭到的,為什麼?這個道場是十方捐助的,是可以的,我制止了,我向每個人磕響頭,求他們把心靜下來,不可以這樣做法。為什麼佛教我們,「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學佛的人還爭?是的,你能夠爭得這一點財產,那時候財產也不過是台灣錢五千萬而已,道沒有了,佛法的形象破壞了,這還得了!這兩個一比,道重要,財物是小事,我們就捨掉,我們也歡歡喜喜的離開。使我們想到,佛法在中國遭三次大難,三武一宗滅佛,古大德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佛門弟子無論在家、出家,有沒有人來反抗沒有,為什麼沒有都能遵守、秉承佛陀的教誨,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我們讓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36 為人演說,這報答
 所以,「使稱理智」,這很重要。這點我們就要感謝佛陀,要感謝這些傳法的菩薩、歷代祖師大德,把世尊的教誨代代相傳,我們今天才接觸到,沒有這些人相傳我們怎麼會曉得!我們怎樣報答佛菩薩、祖師只有如教修行,為人演說,這報答,這才叫傳法。代代相傳,我真做到我再幫助別人,那個人也做到,世世代代這樣下去,這就對了。絕不能讓佛法在我這一代就中斷了,那你這一生做得再好,你的功德還是等於零,為什麼你死了就完了。我們中國人有句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一般人體會得很粗淺,以為只要有兒孫就有後代,我講過很多次,我不是這個講法。你有兒孫,你的兒孫能不能繼承你家裡面的道業,家道能不能繼承你的家業家業是事業,家道是什麼倫理道德的傳統,你的子孫有這樣的人才叫有後。佛法是師道,老師的教誨代代相傳是學生的事情,學生怎麼傳學老師,學得一模一樣。學儒的,學孔子、學孟子,讓孔子、孟子世世代代都在世間,這叫有後。學佛,學釋迦牟尼佛、學諸大菩薩,也世世代代佛菩薩都住世,這叫學佛。所以要學得像,學得不像是假的。我聽過有些人告訴我,災難來了,假學佛的人逃不過,我相信。真學佛的當然沒事,這是肯定的。這就是稱理,跟性德相應。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35 正受裡面沒有苦樂憂喜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34 最重要學習的綱領就是看破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八三卷)  2007/12/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83 ★請上網看全文★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