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og0031 「為生在如來智慧家故」
從起心動念,這就講的無明,無明上加個無始,沒有開始。沒有開始是什麼?是假的,不是真的,有始有終是真的,沒有開始就沒有終了,就說明無明是假的,不是真的。無明不覺生三細,三細相出來了,業相,業是什麼?業就是動,今天講波動,波動是業相。從波動裡面就產生能見相,能見相是今天我們講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從哪裡生的?從波動生的。物質現象呢?物質現象是從心、念頭變現出來的。這是阿賴耶識業相、轉相、境界相。見分就是轉相,轉變。境界相就是物質,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一現就全現出來,一時頓現,沒有先後。也沒有相續,不是相續的,我們看起來好像相續,所以我們在講席裡跟大家說,相似相續,不是真的相續,相似相續。加上相似,就好像此地無明上加個無始的意思是相同的,告訴你它不是真的。所以才說真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包括我們的身相,還包括你的精神。人死了不是有靈魂嗎?靈魂是什麼?靈魂是阿賴耶,靈魂還是個物質。我們講靈性,講得高一點,見分。境界相是相分。這是心跟物出現了,出現的時間同樣是短暫的。
所以我講的時候常常用電影,電影的底片用放映機投影在銀幕上,你看這個現象能體會到,一切萬法沒有一樣是真的。你入這個境界,智慧莊嚴,得法妙樂。三細相生起來之後它就有染淨,淨就是四聖法界,染是六道,染裡面有善有惡。善得妙樂,可是惡呢?惡,你就應當要受果報。我們這樣說法,你行善,報酬是自己自作自受,三善道,你到裡面去享樂,果報,你做的善事一定有果報。你造惡,三惡道去受報,三惡道是消你的惡業;換句話說,三善道是消你的善業。你把這個東西看懂之後,《「我善惡都不做」,那就變成淨業,那就超越六道  》,六道就沒有了。你這個搞懂之後,一下就明白了,善惡都不做。善惡都不做,不是說事都不做,那你就完全錯了,為什麼?你把善惡還分作二,你要懂得不二。不二是真的斷惡修善,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叫三輪體空。你在行善的時候你沒有分別、執著,絕不以為我做了善,我做了多少好事,我應當要受到人家讚歎、表揚,錯了,完全錯了。所以佛菩薩應化示現給我們看,斷一切惡不著斷惡的相,行一切善不著行善的相,那麼他的善惡是清淨的,是淨業,不叫善惡業。這是覺悟的人,阿羅漢以上,在我們世間給我們表演的。
你們看「濟公傳」,濟公拍成電影了,你看這部電影有沒有悟到這個道理?你要能悟入,那「濟公傳」這部電影是佛法。可是很多人把它當作娛樂,把它當成消遣,沒有把它當成佛門的教科書來看,可惜了!這就是你會不會!禪宗裡面老和尚常常測驗學生,怎麼個測驗?「你會麼?」這句話是測驗的,你會,你真懂了,你入境界;不會,不會慢慢再學。過去教學對過去那些學生有效,無論宗門、教下講經說法,點到為止,他就悟了。現在不行,現在講得很詳細,比從前詳細超過百倍,聽的人還是聽不懂,難教。什麼原因?過去人比現在人老實。老實的標準是什麼?妄念少、邪思少、染污少,就是迷邪染少。現在迷邪染好重!你在家庭裡面,家庭裡迷邪染,你到學校去,學校迷邪染,踏進社會,社會迷邪染,這怎麼得了!所以世界的動亂,災難的頻繁,眾生的愚痴,不知道自愛,不懂得愛自己的身心,不懂得愛自己居住的環境,不知道愛人,不知道愛物,那就麻煩大了。佛法教育這麼好,大家不知道,不能夠提倡,你說多可惜。佛菩薩在不在世間?我相信很多,只是眾生業障太重,用盡方法很難讓他回頭。
「出過情見」,出是超出,過也是超出,超過,超過什麼?情見,情是感情,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七情五欲。現在人的見解是七情五欲,你問問他,你活在這個世間,你求的是什麼?你要到外面去問一問,可能問一百個人,一百個人都是答覆你一個字,財。財是什麼?財色名食睡,五欲,情見,這個見解就錯了。一生當中沒聽說有一個人,你到世間去做什麼?我去作佛。我只在《壇經》上看到惠能一個人,在歷史上就沒有看到第二個人,學佛他是要來作佛的。念佛的同學還算不錯,你念佛幹什麼?我求往生。可是也沒辦法,往生不了,什麼原因?這個世間放不下, 就是情見放不下,要是你能夠出過情見,你念佛肯定往生。情是執著,叫情執。執著是情,分別是智,世間的智,世間的智是所知障,感情是煩惱障,兩大障礙這麼嚴重,你怎麼辦真正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的,表演比上課還重要 ?』。從釋迦牟尼佛,再看歷代祖師,他們所表演的是什麼?苦行,持戒、苦行,這是佛入滅之前最後的遺教,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你能夠不求享受,粗茶淡飯過一輩子,你是菩薩。不僅是為自己,是為一切眾生,你做給他們看。這樣的生活,再告訴你,是最健康的生活,你能過這個日子,百病不生。世間人貪生怕死,執著這個身是自己,想盡方法要保養這個身,衣食住行,要保養這個身,結果怎麼樣?保出一身的毛病。看看一些農民,很苦的一些農民,他什麼都沒有,反而人家健康長壽。八、九十歲還在稻田裡面種植,他生活苦,他不種植就沒得吃,八、九十歲還能幹活就說明人家身體健康,人家沒有毛病。所以病從哪裡來?古人說得好,「病從口入」,你講求吃,講求保養,求得一身的病痛。所以這句話很重要,我們應當學。
見性的好處,下面說得很清楚,「諸佛所說解脫微妙經典,無不解了」。經典上加一個解脫,這意思好,為什麼?讓你了解你學經典的目的在哪裡。解是什麼?煩惱障解除,所知障解除;脫是什麼?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這是解脫。只要能做到這個,十方一切諸佛所說的經典,你不要學,全通了。世尊跟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做了最好的證明。世尊當年在世,十二年所學的,世間智慧。他十二年的學習,印度所有這些高等的學者、宗教裡面的大德,他全都參學過,都跟他們學過。學了十二年,再沒有人學了,沒有地方學了。所學的是什麼世間法,什麼叫世間法?分別、執著沒放下,所以說不能解決問題。雖然修四禪八定,定中能突破六道的空間維次,也能突破時間,能看到過去未來,上能看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下能看到阿鼻地獄。因為分別、執著沒有放下,所以這個現象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印度高僧大德、專家學者都不能解答。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樣子,這表演,世間不能解決問題,不能解決問題怎麼辦?放下,統統捨掉。就是說把分別、執著放下,起心動念也放下,這一放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不要學,放下就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學了之後要放下就對了,學了之後可不能執著,因為你有分別執著,都成了所知障。智慧沒有了,變成什麼?變成常識,你的學識很豐富,你沒有智慧。
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的,那就更乾淨了,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什麼也不懂,居然聽人家念經他有感動,那是什麼?那是善根,那是心清淨。這就說明他覺正淨的時間多,迷邪染的時間少,所以他聽了有所感動。五祖給他一說,那是說大意,他一聽就全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底下有這一句,這一放下他就大徹大悟,他就明心見性,他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那時候的境界完全相同。我們說世尊成佛了,能大師成佛了。那麼惠能大師為什麼不稱他作佛?這你就想到三十二應。世尊在印度對那一批大眾,應以佛身而度之,他就現佛身,能大師在中國當時那個環境,應以比丘身得度,他現比丘身。不是自己要現什麼身,自己要現什麼身,馬上就變成凡夫,為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起來,那就錯了,他的能力就沒有了。自己沒有心,前面講「方便三昧,寂然不動,無思無心,不收不攝」,他這個能力才現前。這是自性的本能,法爾如是,不能加一點點,加一點點就全錯了。這就對了。
我們今天學經,我們看古人註解,不能分別、不能執著,這個註解裡有無量義,字字句句無量義。你要是準備,想想這個怎麼講,那個怎麼講,那不是佛的意思,不是祖師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你就錯了。我們今天講經之前要準備,來備課,是什麼樣的態度?第一個,查生字,總不能把生字念錯了,看看哪些生字,把它注音注出來,第二個工作是段落勾出來,大段小段,這就行了。意思不必去注意。有很多法師都寫很多筆記,上台之後全用不上。我們在文字記載裡面看到的,諦閑老法師,我看他的《圓覺經講義》,那是他老人家寫的,講《圓覺經》他自己寫講義。可是我又看到江味農、范古農他們這些人,那是那個時代的居士,他們聽諦老和尚的經記筆記,叫《親聞記》。每次聽了之後,講經完了都送給老和尚看,老和尚看了之後問他,這個話是我講的嗎?我怎麼會講這麼好!真的是你講的。上台之後往往講義上的東西都不用了,所以不用準備那些,自然就流露出來。
重要的是發菩提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對佛菩薩、對經教、對所有聽眾。再要是心量大的話,聽眾裡頭包括了九法界眾生,你才會有感應。如果為自己的名聞利養,那什麼都沒有了,你的頭腦是迷惑顛倒的,你是迷邪染。迷邪染拿祖師的註解你也會把它講錯,你曲講了經義,也曲講了疏鈔,這是真的。這就是佛法跟世法不同,世法需要你找很多資料,引經據典,要搞這些,佛法不要,什麼都不要,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這個方法指導的原則就是戒定慧,戒就是規矩,你依照這個規矩,你得定,定才開慧,慧,解釋全出來了,而且這個解釋是活的。你看到聽眾,看聽眾的表情,這就不是預備的,你看他的表情,他的程度他能聽懂多少,能聽什麼樣的深度,千變萬化。所以,他能夠契理、能夠契機,聽得大家生歡喜心。
你看看這個智慧生,「為生在如來智慧家故」,這個地方你一定先要曉得,應化跟眾生所有一切的現象「總無所得」。然後裡頭最重要的是「出過情見」這四個字,出過情見就是超越煩惱就是斷煩惱。如果我們把這兩個字分開來講,情是執著,見是分別,情是煩惱障,見是所知障,這樣你就更清楚。這兩種障礙沒有了,你就入菩薩智慧之家。菩薩是什麼?是你自己自性的菩薩,不是外面的。這個經是釋迦牟尼佛講的,自性釋迦,這個解釋是清涼大師解釋的,自性清涼,不是外面的。所以佛法稱內學,內是什麼?向自性裡面去求,不在外面,與外面不相干。
末後這一句,「三界無明,一時頓盡」,你看一時。佛講經,「如是我聞,一時」,法會什麼?一時頓現。無明一時頓盡,這就很厲害,這是大乘教講的上上根人,他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一下斷掉。這樣的,真的我們在經教裡面只看到兩個人,一個是釋迦牟尼佛,一個是惠能大師,他們兩個人所表現的是一時頓盡。三界無明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只要斷掉了,分別、執著當然沒有了。為什麼?分別是從起心動念來的,執著是從分別來的。像樹一樣,起心動念是根,分別是樹幹,執著是樹枝,一生,它是一起連帶生起來的,只要你把無明斷了,全都斷了,都沒有了。沒有能力斷無明的,佛有方便,先砍樹梢,樹梢小,很容易砍掉,然後再砍樹幹,樹幹砍了,再刨樹根,這是個方便法。不能一時頓盡,你就分三個層次,先斷煩惱障,再斷所知障。煩惱障就是情,就是執著,所知障就是見,就是世間這些知識,包括佛法。你學佛法的經教,你學了很多,如果有執著,佛法也是世間法,這要知道。所以,世間跟出世間是你有沒有情見,有情有見,世間法,學佛也是世間法;情見沒有了,無論學什麼法,都是佛法。【 大乘教常說,哪一法不是佛法,情見要是斷掉,一切法都是佛法 】。所以開悟的人他們說「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那就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沒有悟入的時候,哪一法是佛法?那一法是什麼?《華嚴》是不是佛法?《金剛經》是不是佛法?念阿彌陀佛是不是佛法?都不是。如果要說是,現在人發明一個名詞,叫人間佛教,那是人間佛法,你就明白了。它是人間的,不是出世間的,是人間。所以實在講,世間跟出世間很多人都把它講錯了,這裡講得清楚。不能夠三個一時頓盡,你能夠執著一時頓盡,那也就出世了,超越六道;分別一時頓盡,你在四聖法界上面兩層,你是四聖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最後要是把無明頓盡,那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沒有了,就超越了,就是這裡所講的初住以上的菩薩,法身大士,分證即佛,他不是相似佛,他是真佛,他是分證即佛。
此地,後面這個註註得好,一時頓盡,「唯有習氣煩惱,漸漸以法治之」,這就是為什麼一真法界裡頭還有四十二個等級。初住,起心動念就沒有了,往上去都沒有起心動念,都沒有起心動念應該是平等的,就是平等法。平等裡面有階級,階級裡頭有平等,階級跟平等是一不是二。階級是什麼?階級是習氣,有情的習氣、有見的習氣,但是這兩種習氣都很薄。礙不礙事?我們在經上給諸位做過多次報告,不礙事。像初住菩薩應化到世間來,應以佛身得度他能現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像釋迦牟尼佛,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說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沒有障礙。無明習氣用什麼方法對治?沒有方法,這個方法是沒有方法,不要理它,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要多長時間?大乘教裡常講的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對我們說的,是對初住以上的人說的,這叫什麼?無功用道。你只要不理會就沒有事情,漸漸的,三大阿僧祇劫之後,習氣沒有了,那叫究竟圓滿的佛果。等覺菩薩還有一點點習氣,妙覺位完全沒有,這個道理要明瞭。今天時間到了,剛好這個地方也是一個段落。【*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2010888 的頭像
    amtb2010888

    自性開發智慧圓滿教育【自性裡面無量智慧無量德能】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