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G文件-自性學佛修行 (36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拼命幹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夠透徹
 >>>
你為什麼會相信肯定你是過去生生世世曾經學過這個法門,你這一接觸才歡喜,這一生又碰到,才能生歡喜心,才能生起信心,這個難得。這一生又遇到,不能放棄,放棄就可惜,又不知道哪一生才能遇到所以遇到之後就要把這個機會抓住,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要下定這個決心,你就是上上進分善根。所以《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想那要什麼樣的善根、什麼樣的福德因緣亦復如是,遇不到殊勝的因緣,我們對淨宗一知半解,那個信心善根的力量就不足。緣,我們要遇到正法,要遇到好老師、好的同參道友、好的修學環境,這是緣分。善根福德都與過去世有關係,緣分也不例外,所以與一切眾生結善緣重要,結法緣更重要。要真幹,有這種機會,自己不知道真幹,可惜!他為什麼不能真幹是他自己認識不清楚,他知道是好事,他不知道那個好,好到什麼程度他不知道;如果他要知道的話,他會拼命幹。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夠透徹,他幹這樁好事,裡面夾雜自私自利在裡頭,夾雜著名聞利養在裡頭,那就打折扣,把這樁好事大幅度的打折扣。本來這樁好事,是到極樂世界提升品位的,夾雜名聞利養、夾雜自私自利在裡面,就變成人天福報,連極樂世界都沒分。現在有一些人講人間佛教,聽起來很好聽,人間佛教不出輪迴。我們在大乘經裡面所看到的,沒有一部經佛教給我們還繼續搞輪迴,沒有,佛都是教我們出離法,佛都是教我們成菩薩、成佛的方法。連教我們做阿羅漢小乘經典有,大乘經典都沒有,這是諸佛如來對我們的慈悲、厚愛,我們要知道感恩。感恩的具體表現就是認真學習,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有成就。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恆河沙在哪裡就在當下
 >>>這個一劫二劫裡面的意思,是教我們長時間不退轉,你看它不是說一年、二年,十年、二十年,一千年、二千年,不是這個,一劫二劫不退轉。一恆二恆,這恆什麼意思恆河沙數諸佛如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到處講經說法,在恆河流域的時間最長,是印度的一條大河,像中國的長江、黃河一樣,這個兩岸人口很多,他在這邊教化眾生。講到大的數目,他常常就是用恆河沙做比喻,你看一個恆河裡的沙,一個沙比喻一尊佛,你說它有多少尊佛這意思我們明白了,這個意思就是普賢菩薩所講的,教我們常隨佛學。厲害!他沒有講一恆二恆菩薩、一恆二恆善友,他不是這樣講的,他舉最高的諸佛如來。我們這一生真能遇得到嗎你們想想能不能我們這一生當中,能遇到這麼多諸佛如來嗎我相信,你信不信你不敢相信。我憑什麼相信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多,「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要明白這句話,我們親近一恆河沙佛、二恆河沙佛,乃至無量恆河沙佛,有沒有道理心裡頭有佛!恆河沙佛在哪裡就在當下,就在現前。你看剛才我們不是念過嗎三世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在面前。三世不是真的,我們迷了,因為有分別執著就有三世;沒有分別執著,三世就沒有了,所以說時空維次突破。特別是未來佛,現前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為什麼他有佛性。一切有情眾生都有佛性,佛在經上講得好,既然有佛性,將來一定成佛。他有佛性。再看看無情眾生,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這自然現象,這屬於無情的,無情眾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法性裡面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見聞覺知)、有圓滿的相好。所以佛在這部經裡面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種智就是一切種智,同是同樣的、同等的,圓滿一切種智。這一恆二恆還說得太少了,不止!真的是無量無邊。所以你一念覺,無量無邊恆河沙數諸佛所就在面前;一念迷那就遠了,那就不知道你到哪一劫你才省悟過來。佛法關鍵在迷悟,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門裡面叫我們發長遠心
 >>>
有緣遇到這些大善知識、真善知識,他們慈悲,真的是大慈大悲,自然的流露,幫助你。問題你能不能聽懂?你相不相信?你肯不肯幹你能聽得懂,你能夠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就是此地講的上進分善根人。修行不是一天、二天,不是一年、二年,也不是一世、二世,要發長遠心。佛門裡面叫我們發長遠心,是從今天起盡形壽,就是一生,我還有一口氣在,我就要認真去學一天。在大乘法裡面盡未來際劫,不是一劫、二劫,盡未來際劫我要勇猛精進絕不退轉。挫折不能避免,那是什麼那是業障,挫折是消除自己的業障。所以歡喜接受,不能迴避,迴避不掉的,你迴避那邊還會碰到,命裡有的,躲都躲不掉,你何必迴避一定是什麼歡喜接受,報掉。報掉是什麼這業障就化解、就沒有了。所以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真正懂得,六道裡頭三善道是什麼三善道,你過去造的是善,在這消你的善業,你在受這個果報享福。三惡道是消你的惡業,原來六道輪迴是這麼回事情,不算壞,消業障。善惡都要消掉,為什麼善惡都不好,都是染,不是清淨,淨業裡頭善惡都沒有,染裡頭有善惡。所以善惡統統消掉,淨業現前,淨業不在六道,六道裡頭沒有淨業,淨業在哪裡?淨業在四聖法界。所以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是屬於淨土,我們這才搞明白。菩薩修行,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善惡二邊都不沾,但是要斷惡修善。斷惡修善,善惡二邊都不沾,心地清淨,修什麼對自己來講就是修清淨心、修平等心。清淨就是不執著,平等就是不分別,永遠離開分別執著,你的心才真的清淨,與上界相應了。這個上界是什麼?六道以上,與聲聞、緣覺、菩薩相應。這個都是屬於上進分善根,三乘學人所修的。 http://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爾常規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七二卷)  2009/11/25     檔名:12-17-2072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03.jpg  

千萬不要把魔當作佛在佛的經典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再看第三,「毘盧遮那師弟加持,彰本願故」。這個「彰」是彰顯,明白的顯示出來。毘盧遮那佛,這是老師,毘盧遮那的弟子是法身菩薩,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毘盧遮那的弟子,他們散布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的剎土。一切諸佛如來剎土裡面,大多數都有十法界,也有沒有的。我們在「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看到,有純淨清淨佛土,裡面沒有十法界、沒有六道;有四聖法界,沒有六道的,也不少;可是具足十法界的也很多。這些人應現在其中是為什麼?這些人在過去因地裡面,也就是說,他們過去在六道、過去在十法界裡面遇到佛法,受持三皈五戒,遵守佛菩薩教誡,修行證果,現在成就,每個人都脫離十法界,都回歸到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過去在十法界、在六道裡面發的願,發的願很多,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不僅僅在這一生當中學佛曾經發過願;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也接觸到佛法,也曾經發了願。由於我們的習氣很重,煩惱習氣的纏縛,到這一生還沒有辦法脫離六道,佛菩薩幫不幫助我們?幫助,時時刻刻在幫助,我們不知道。這種幫助就是加持,冥冥當中加持,我們沒有感觸到。有沒有人能感觸到?有,心地清淨的人能感覺到,修定的人能感覺到。這個修定就是修清淨心的人,無論修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方法不一樣,門徑不相同,修什麼?統統都是修戒定慧,這個諸位同學必須要搞清楚。佛在《金剛經》上才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統統修的是戒定慧、覺正淨,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樣。功夫要是得力,你的清淨心就現前。清淨心現前,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你也能夠感觸到。感觸的淺深,那是你定功的功夫成正比例。你的功夫深,你感觸就愈來愈明顯,佛菩薩真加持。名號、身相它起作用,就在當前。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在中國,跟中國人緣分特別深的,真的是世人所謂「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確實有很多人不知道釋迦牟尼佛,但是好像沒有人不知道阿彌陀佛的;有很多人不知道其他的菩薩,但是都知道觀世音菩薩。在佛門,中國有四大名山,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薩,它是表法,它就是名號加持,它就是本願加持。菩薩加持,我們得從地藏說起,地藏是根本,地是什麼地是大地,藏是地上地下的寶藏。我們知道開採出來的寶石、黃金、白銀,都是地下埋的寶藏,地上生長的也是寶藏,那是什麼五穀雜糧,養活我們的,這是大地。菩薩用這個做名號,表我們的心地,我們看到大地就想到自己的心地,我們心裡面有寶藏。有什麼寶藏?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看是寶藏,智慧是寶藏,德能是寶藏,才藝是寶藏,相好是寶藏,德相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福報,統統用福報兩個字都包含了,圓滿的,一點欠缺都沒有。在哪裡在你的心地,地藏菩薩代表這個意思。你的心地裡頭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跟諸佛如來沒有絲毫差別。這土地要開發,我們才能得到,它裡頭有金礦,我們要不把它開採出來、提煉出來,你就得不到黃金。土地要不能開墾、不能種植,你就沒有五穀雜糧的收成,所以要懂得開採。用什麼方法開採心地寶藏需要用孝親尊師來開採。所以地藏菩薩代表什麼?代表孝親,代表尊師。孝道,師道,他代表了。我們每天念地藏菩薩,我們供養地藏菩薩的形像,是不是地藏菩薩在加持?是,名字加持我們,身相加持我們。我們聽到名號,看到菩薩形像,有沒有想到我要孝順父母,我要尊敬師長這叫什麼這是你真正學地藏菩薩,你真正在修地藏法門,這不是迷信。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盡量的向平等心上下功夫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九卷)  2009/11/21    檔名:12-17-2069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掉人身之後得人身就難了
 >>>
下面,緣覺依「十二因緣」修,這都是第一個條件,聲聞依「四諦」修,天人修「上品十善」,還要加一個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這種人生天。人間第一個條件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不具足,我們失掉人身之後得人身就難了。來生還能到人道嗎?那要問問你五戒十善修得怎麼樣。經教裡面跟我們講的,中品十善得人身,「下品十善」阿修羅道。其實,阿修羅道福報很大,比我們人道是殊勝太多了,怎麼說他是下品?這一生是不錯,來生就不行了。為什麼他造作的惡業太嚴重,來生必定墮落。這佛在經教裡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讓我們修行千萬不能錯了道路。阿修羅真認真的修十善、修五戒,也能夠達到上品,為什麼不稱他上品要稱他下品?他有兩個習氣很嚴重,這兩個習氣害了他,一個是傲慢,一個是嫉妒、好勝,爭強好勝。他做好事,修功德很大,所以他福報很大,他也學習經教,所以他有智慧;你看,有智慧又有福報,就是傲慢、好勝、嫉妒這個煩惱重。他有智慧、有福報,他造的惡業也嚴重,所以果報在三途。我們知道了會常常反省,有沒有這個習氣、有沒有這個毛病?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是真修行。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見到惡人立刻反省自己
  >>>孔子教人學聖人、學賢人,大聖大賢也沒有離開這個社會,怎麼學?夫子告訴我們,「三人行,必有我師」。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也是這句話,他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你看到善人,想想他的善心、他的善行我有沒有?沒有,趕快學,學他;如果有,有很好,保持,不要失掉。見到惡人,見到惡人立刻反省自己,他那個惡念、惡行我有沒有?如果有,趕快改;沒有,以後不要犯。不都是我的老師嗎?所以善財心目當中,所有一切眾生全是佛菩薩。這些佛菩薩來幹嘛?度我一個人的,就是我一個是凡夫。所以善財沒有同學,孤家寡人一個,他有同學就成不了佛,有同學,我們兩個同學,你跟我差不多;沒有,個個都是佛,個個都是老師,學生就是我。這樣的修學態度,一生才能夠做到究竟圓滿。我們學佛遭遇到困難,不能圓滿,甚至於我們學佛功夫不得力,天天還在造罪業,是什麼原因這人不如我,那人我瞧不起。善財能成佛,這個人是佛,那個人也是佛,就這麼個道理。我們從這個地方要能夠看清楚、看明白了,就學善財,我們這一生也不會亞於善財,他能成就,我怎麼不能成就!他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引導他到極樂世界,這就是證得究竟圓滿還要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意思很深,我們不能夠疏忽。我們今天遇到淨土,你就感到這是太大的幸運,沒有法子能夠相比。真的把這樁事情放在心上,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你就很快成就,你的成就超過善財童子。這是真話,這不是欺騙人的。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敢不敢對人用真心別人都騙我
 >>>
現在我們學佛明白這個事情,敢不敢對人用真心?不敢。為什麼別人都騙我,我要用誠實對他,那我不就吃虧了嗎你對我虛情假意,我還給你的也是虛情假意,所以永遠不能成就。怎麼才能成就?中國古人說得好,「吃虧是福」,你要肯吃虧。你怕吃虧,你用虛偽的心去修菩薩道,不相應,你的心跟這個道不相應,所以永遠不能成就。那怎麼不怕吃虧,你虛情假意對我,我用真誠心對你。不怕吃虧的人結果怎麼樣他有福,他在這個世間可能是吃了很多虧,但是最後他成佛了,他回歸自性。所以你往後面去看,原來他真的得到福報,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成佛,他在這一生當中永遠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原來吃虧才是真正佔便宜,佔便宜的人原來是真正吃了大虧,佔便宜的人他將來往哪裡去往三途惡道去。吃了虧的人他到極樂世界、到天堂去,那怎麼會一樣不一樣!所以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不怕吃虧,還歡喜吃虧,我們才有永脫輪迴、永脫苦海的那一天。要生如來家,也就是我們的真心要透出來。真誠心的自受用跟世間不一樣,世間人今天心裡面認為什麼是受用?名聞利養是受用,五欲六塵是受用,不知道這些東西全是煩惱,全是假的。諸佛菩薩的受用,《無量壽經》經題上寫的,清淨、平等、正覺是自受用,這是真心,這不是妄心。除了自受用,還有他受用,他受用,我用什麼心對待別人,跟別人交往大慈大悲,這個地方講的是大悲心,大慈悲心。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種煩惱困擾你昏沉精神提不
  >>>
還要走這麼長的路也相當困惑,有沒有個便宜的方法?真的,佛菩薩懂得我們的心理,但是這個便宜的方法,你要能接受也不簡單,也不是你這一生。也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你聽了才肯接受,這就是淨宗帶業往生、念佛法門。不需要花那麼長的時間去斷煩惱,帶著煩惱也能完成,這個法門只有一個。不像其他的,其他的斷煩惱、證菩提,那個法門有八萬四千,有無量法門;說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斷煩惱,只有一門,彌陀淨土,除這一門之外沒有第二門。這一門裡最可貴、最難得的,就是你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死心塌地,那你這一生能成就。可是我們念佛,常常,這很多不是一個、兩個,可能我們自己也有這個現象,兩種煩惱困擾你,一個叫昏沉,精神提不起來,佛號提不起來,常常忘記。另外一種叫掉舉,雜念太多,心定不下來,想念佛號,在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裡頭,不曉得起多少個妄念。遇到這個狀況怎麼辦?古大德教給我們,遇到這個狀況,你就把佛號放下,為什麼?你愈念煩惱愈重。放下是什麼?懺除業障,最好的方法去拜佛,拜佛的時候求佛力加持、求懺悔,懺悔業障。拜佛的時候把一切妄想放下,對著佛像如同佛在面前,恭恭敬敬的禮拜,拜上一百拜、兩百拜、三百拜,拜佛的時候默念。拜佛不要出聲,出聲傷身體、傷氣。默念,佛力加持,真正求懺悔,曉得自己業障很重,這時候跟諸佛菩薩很容易感應道交。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受外頭刺激內心裡頭生出來
 >>>
我是一個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根利智,這麼長的時間薰習,逐漸逐漸的契入境界;如果不是長時間的薰習,會墮落。可是對外面的緣要懂得拒絕,外面緣最強、最厲害的,實在講在佛法講那是魔,現在這社會上最大的魔、力量最強大的是什麼?電視。你每天看電視就是面對著魔,你會不會受它干擾?這個很可怕。所以我至少有五十年的樣子,沒看電視,電視從有彩色,我就沒有看,我以前看,初學佛的時候黑白電視。從有彩色之後,我們就跟電視絕緣。不看報紙,報紙、雜誌、廣播,這些統統都遠離,你的心才會定下來。你天天不離開這些,你受它們的干擾,受它們的薰習,這麻煩大!你怎麼能定下來?你怎麼能在經典裡,字裡行間看出它的味道?這是李老師以前告訴我的,看經、聽教,聽教是聽別人講經,一定要能看出、要能聽出弦外之音,你才真的會有受用。也就是祖師大德們所謂的,經典字字句句裡頭有無量義。所以你真正契入之後法喜充滿,你才真正肯定祖師大德說的一句話,「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是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這些東西味道比不上法味。佛經你真聽懂,真看懂,你自然會把那些東西淘汰掉,為什麼?不能比。這裡面有喜悅,能夠把你自性裡面那個歡喜引發出來,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清淨了自然就生智慧都通達
 >>>
所以我們為幫助別人離苦得樂,幫助別人從哪裡幫教學。古聖先賢、佛菩薩都是把教學擺在第一,一生樂此不疲。釋迦牟尼佛幹了一輩子,示現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離開這個世間,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釋迦牟尼佛沒有建廟,釋迦牟尼佛沒有搞法會,釋迦牟尼佛也沒有所謂現在的佛事,沒有,佛經裡面講的佛事是教學,修行那是個人自己的事情。所以釋迦牟尼佛只教人破迷開悟,幫助你覺悟,至於修行是你個人的事情。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打過禪七,也沒有打過念佛七,搞這些事情是後來祖師大德搞出來的,佛當年在世沒有,為什麼每個人學了之後都是身體力行,他都有成就。後來的人雖然學學了不幹,所以祖師才想出辦法,我們大家一起幹,你就不能偷懶,用意在此地;現在大家雖然在一起,不是真幹,湊熱鬧,假幹。所以從前大家是依眾靠眾,真有很多人成就,現在真成就的人愈來愈少,世道一代不如一代,我們要了解這個狀況。所以走佛的這個路子,還是一條正路,雖然很辛苦,有代價,值得我們去做。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心的落實在生活當中是謙虛
 >>>
天台宗供本師釋迦牟尼佛、迦葉、阿難,佛的兩大弟子。釋迦牟尼佛代表性體,真誠;迦葉代表自受用,清淨平等覺;阿難代表他受用,大慈大悲,傳法利益眾生,結集經藏,傳法度眾生。華嚴宗供華嚴三聖,我們這個背後背景是華嚴三聖,毘盧遮那是自性的本體,代表真誠,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實踐,福慧雙修,文殊代表慧,普賢代表福,慧是自利,福是利他。自利的是真實智慧,幫助眾生是真實的福報,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是我們供養佛菩薩形像表法的意思,你要懂,它時時刻刻在提醒你,你要用真誠心,你要修你自己的清淨平等覺,你要以大慈大悲,無條件的愛心去愛護別人。愛心的落實在生活當中決定是謙虛,謙虛是第一德。釋迦牟尼佛在世,你看看經典所記載的,他對哪一個人不尊敬!孔子在世,對貧賤人、對小孩都非常恭敬,都不失禮。謙卑是學人,學做人、學作佛的基礎,第一德從這裡開始。能夠謙卑這才能夠尊重別人,從這裡做起,能尊重別人才真正能夠關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才能全心全力捨己為人,幫助別人。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看到老鷹找不到東西吃,餓得很可憐,自己把身上肉割一塊餵老鷹;看到老虎也餓得很可憐,捨身餵老虎。一般人做不到,確確實實是捨己為人,不是損人利己,損人利己的果報在三途,捨己為人是菩薩、是佛,這種精神我們要學習。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是定體
 >>>再看底下第二,「定能顯智慧同佛力者」,這前面講的第二個,「為無作用定」,前面是講無作定體就是自性,無作用定就是自性起用,自性起用「能現無作用自然慧故。為一切眾生皆具足如來自然智慧,為迷境情起緣五欲心障故,以修無作定為方便,佛智自然智便現故」。這說得好,自性起用它就能現無作用自然慧,這是什麼前面講的是定體,定體在大乘教裡面也說它作根本智,《般若經》裡面講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般若無知是定體,前面講的體,無所不知是講從體起用,從體起用是無所不知。我們佛門弟子通常家裡面現在供佛像,佛像供三尊,一佛二菩薩表這個意思,佛代表體,代表般若無知,它起作用,起作用是菩薩,菩薩起作用一定是兩個菩薩,一個菩薩自受用,一個菩薩他受用。譬如以我們淨宗供養的西方三聖,阿彌陀佛是代表自性的性體,真誠。我們用《無量壽經》的經題來說,阿彌陀佛代表真誠,大勢至菩薩代表清淨平等覺,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是自受用,觀世音菩薩是他受用,你怎麼對待自己,怎麼樣對待別人,對待自己的就是自受用,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自受用,大慈大悲是幫助別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兩個菩薩就是一個自受用、一個他受用。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自己做出來表演在外面
 >>>
佛這些話怎麼去肯定?自己要通過真正修行,你就會肯定了。真正修行是什麼?《華嚴經》四分,清涼大師分的,信、、行、,你看第三分講修行,修行也是舉例子,舉了多少個例子?兩千個,法門講了兩千個法門。總的原則、總的綱領就是品題,叫「離世間」,離是什麼?放下。無量無邊的法門,說個實話,就是放下。總的來說,你肯不肯放下妄想肯不肯放下分別、放下執著?你要肯,因為什麼你不肯放下,那就是錯誤。你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修行,把錯誤修正過來叫修行,行是行為。所以修行不是說天天去念經、天天拜佛、天天燒香,那什麼那搞形式的。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做形式是幹什麼做形式是表演,是接引沒有信佛的人,它是一種手段。佛法不拉信徒,讓你自己進來。你自己怎麼會進來要做出樣子來給你看,你看了很歡喜,你就慢慢接近了。這個形式是招攬的一種手段,他也不勸你,就是做個樣子給你看,你看到要好,你自然就會來問、來請教,然後就告訴你。你不問,不跟你說,為什麼?說了沒用處,你不相信。你自己肯來問,說出來的時候你會接受。它是接引眾生的手段,所以表演也是很需要的。所以自己修行跟表演是兩樁事情,我們做出那個樣子,那是度眾生的,這叫佛教的形象。可是我們現在這個形象不好,都沒有做到,你看佛教給我們三皈、五戒、十善,都沒做到。三皈、五戒、十善要都做到了,佛法真的興旺起來,每個人看到都歡喜,每個人都想學習。所以大家一定肯定,學佛的人是最好的人,學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學佛的人是最快樂的人,這是要自己做出來,表演在外面,同佛智慧。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會楞嚴神咒是密宗的
  >>>我記得我出家沒多久,住在臨濟寺,我在臨濟寺只住了一年多。曾經有台灣大學學佛的同學帶了他們一個老師,日本人,是台大的客座教授,來訪問我。這位教授是日本的法師,我那個時候正在跟李老師學《楞嚴經》,他問了我一個問題,問我修什麼法門我說我修淨土,念佛法門。他的態度很傲慢,用很輕慢的口吻說,《楞嚴經》跟淨土有什麼關係我們都知道,一般講《楞嚴》與禪有關係,《楞嚴》與密有關係,五會楞嚴神咒是密宗的。它問跟淨土有什麼關係當時我就回答他,他學佛沒學通,我問他,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跟淨土有什麼關係?我就把他問倒了,問得他是面紅耳赤。《楞嚴經》裡面二十五圓通章,「大勢至圓通章」跟「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是全經的核心,這個怎麼沒看到你說大勢至你沒有看到情有可原,觀世音菩薩太明顯了,你都沒有看到,你這個佛不是白學了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常常能夠回光返照
 >>>
「是故十信位中十個世界,皆名為色」,這個世界是我們的依報,我們的生活環境。十信位中有十個世界,初信有初信的世界,二信有二信的世界。我們這個人道,人道裡頭有人道的世界,天道有天道的世界,畜生有畜生的世界。要是細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有跟人相同的,《楞嚴經》上講的「同分見妄」,見是見解,妄是虛妄,同分,我們講共業。還有別業,跟別人不同的見解,譬如我們遊山玩水,每個人感觸不一樣,有人感觸很歡喜,有人感觸悲哀,這是感受,外面都一樣的,為什麼感受不一樣別業,佛法講得微細。然後你才真正懂得,《還源觀》裡面所講的,「依一體,起二用」,那是講每個人。而《還源觀》裡面講得更妙,它不講人,它講「一一微塵」,我們這個身上多少微塵組織的沒法子計算。所以你要常常能夠回光返照,我們肉體是什麼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是細胞,細胞組成的,外面五官、裡面五臟六腑全是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怎麼組成的細胞是分子組成的。分子怎麼組成的分子是原子、電子組成的,這一個人形就是一大堆的原子、電子排列成這個樣子。誰把它排列成這個樣子信息。信息是什麼信息就是妄想,就是分別執著,信息在指揮。誰去改變我們現在科學家講的場能,能量。科學講物質、能量、信息,實在講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信息就是阿賴耶的見相,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科學家也不容易,發現到整個宇宙就這三樣東西,除這三樣東西之外什麼都沒有。我們不能夠不佩服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沒有科學技術,也沒有這些儀器,他講得比今天科學家還要透徹、還要清楚。這是什麼自性的本能,定中能見到的境界,他不是想像的,甚深禪定當中看到的事實真相。所以要曉得依正莊嚴是自性變現的,皆名為色,沒入法性。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定這個決心 死心蹋地一門深入
 >>>
他下面兩句話說得好,「善簡正邪,契會正法」,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什麼是正,什麼是邪,我們根本就沒有能力來揀別。如果我們能學老實人,我們總算還有一點善根,沒有善根,在這一生當中你怎麼能遇到佛法遇到佛法這都是有善根。善根人學老實好!學老實,李老師一生說他自己學老實還不夠,沒學到。怎麼叫學老實專學念佛法門那就是學老實。我這一生頭一樁的大事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下定這個決心,我一定要見阿彌陀佛,我要跟他學習,做阿彌陀佛的學生,其他統統放下,這叫老實,這叫學老實。真的都放下,三種世間都不放在心上,有情世間是六道輪迴,智正覺世間是四聖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放下,絕不放在心上,這就是學老實,他真學到,真的成就。《華嚴經》到最後一著,文殊、普賢導歸極樂,所以古人有這麼一說,《華嚴經》是大本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有中本一定有小本,小本是什麼《佛說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抓住這個法門,死心蹋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要不放下,你會受外面境界干擾,你放下,沒有人能干擾你,你這一生當中平平安安的就成就,這就是善簡正邪。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世界,真的是《楞嚴經》上佛給我們授記,佛的預言講得太正確,講末法我們這個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正法很不容易聽到,你聽的都是邪師說法,你所接觸到的,你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都是邪的、歪的,這個麻煩大!你沒有能力辨別什麼叫正法,這什麼原因不能怪自己,也不能怪別人,也不能怪社會,更不能怪政府,要知道這是許許多多條件造成的,還有歷史的因素在其中。

amtb2010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